New Member
|
中華民國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研發完成金屬積層製造(3D列印)機台今亮相,
可直接列印戰機、潛艦等精密零件。中科院飛彈火箭研究所副所長任國光今表示,
中科院所開發的機台,是搭載自製500瓦高功率光纖雷射源,
是國內首座全自主金屬積層製造系統,與全球光纖雷射製造龍頭IPG公司產品相較,
性能已在伯仲之間。任國光說,目前已就漢翔公司的零件進行列印之外,未來甚至可以
加速飛彈的研發,有助我整體國防產業提升,及開創我國航太及積層製造新紀元。
任國光說,中科院所自製的積層驗證平台可加工尺寸為250*250*300釐米,
成型精度小於50微米。以麻時效鋼材料產製之金屬件(未熱改質前)抗拉強度
可達1,100百萬帕斯卡(MPa),降伏強度達950百萬帕斯卡,
硬度超過30(HRC),初步符合航太級材料使用標準(AMS-6514),
未來通過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認證後,即可使用在飛行器上。
此金屬積層製造機台的研發成功,任國光說,未來部隊演習、作戰時,
萬一發生機件不足時,只要有此3D列印機台,在接收零件圖資後,
就能列印出該料件,可彌補後勤補給料件不足的壓力。
對於我國許多武器系統都使用超過20年,往往許多零附件都已不生產,
造成消失性商源問題,任國光說,如果僅為少數零件開模製造,成本相當昂貴,
且廢時廢工,但透過3D列印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因此漢翔公司已經委託中科院製作
消失性商源的零件,如散熱模組和雲台等,目前試作的狀況非常良好。
對於媒體詢問海軍茄比級潛艦海獅和海豹已經服役60多年,劍龍級潛艦海龍和
海虎服役20多年,都面臨消失性商源問題,
是否可以利用3D金屬列印技術維修老潛艦?任國光說,技術上沒問題,先分析材料,
有同樣的金屬粉末,再依照設計圖和尺寸製作,可以嘗試用3D金屬列印堆疊出來,
做完之後再經過硬度、強度、抗壓度測試,就可以拿來使用。
還不錯,這種東西的軍事與民生用途都蠻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