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Member
|
社論-改善國內經濟環境不應有空窗期
2015-09-18 01:43 工商時報 主筆室
自七、八月以來,國際金融市場震盪不已,造成市場人心惶惶,而國內所公布的各種經濟數據也都令人失望,幾乎各方都已認定下半年國內經濟不會好。國際上除了美國,大都陷於對抗通貨緊縮的困局,台灣因為有總統大選的因素,幾乎無法期待執政當局推動任何政策來改善,更加令人充滿無力感。
主計總處於8月中旬公布今年第2季GDP的初步數字僅有0.52%,而全年的成長率預測則從上次的3.28%大幅下調為1.56%,創下民國99年以來最低,第3和第4季的預測為0.10%,1.9%,與原來預測的3%以上相差甚遠。接著國發會於8月下旬公布的最新景氣預測,7月景氣綜合判斷分數降至14分,是近3年3個月最低,景氣出現連續第2個藍燈,領先指標更連跌16個月,顯示我國景氣逐漸疲軟,未來經濟將處於低迷狀態。
不僅如此,9月7日財政部海關公布8月的進出口統計,出口額僅有239.3億美元,較去年衰退14.8%,出口連續7個月負成長,是民國98年9月以來最大減幅,不僅是連續3個月出現兩位數的衰退,更是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的最差表現。依財政部分析,8月出口續顯疲態,主要有四大因素:一、全球景氣成長步調平緩;二、強勢美元拉低主要出口國購買力;三、我塑化大廠石化生產設備歲修;四、去年8月出口金額為歷年單月次高,比較基期太高。前2項國際因素非操之在我,而且尚未看到轉好跡象,後2項則是季節性因素,與基本面無關。以此觀之,未來數月就算出口數字好轉,也要注意是否為季節性調整,與基本面無關。
主計總處則由長期趨勢著眼,認為全球景氣復甦力道滯緩,電子產品庫存仍待去化,加上受到中國大陸供應鏈自主化排擠,使得台灣出口大幅下滑。環球透視去年8月預測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可達3.4%,但今年7月已下修至2.6%;受全球景氣趨緩影響,因此主計總處預測第3季出口減幅將擴大至10.05%,今年全年出口將衰退7.10%。以上種種數據均指出,由於台灣已失去出口優勢,短期內很難扭轉,未來更可能出現出口停滯。
然而在一片悲觀氣氛中,仍有一些好消息。美國財經月刊「全球金融雜誌(Global Finance Magazine)於今年7月發表全球最富有23個國家排名,根據購買力平價(ppp)計算國內生產毛額,而非單以國民所得排名。統計2009年到2013年的數據結果,全球最富有的23個國家,排名依次為卡達、盧森堡、新加坡、挪威、汶萊等,台灣排名第17,德國18、日本22、英國23。
被列入最富有國家排名,國人可能有些驚訝,但這不是今年才如此。去年4月世界銀行發布國際比較項目(ICP),台灣以購買力平減後的人均所得高達3萬9,059美元,勝過日本的3萬4,262美元和韓國的2萬9,035美元;台灣物價相對便宜,是台灣購買力平價後的人均所得較日韓高的主因。再往前看,2012年2月美國富比士雜誌公布最新富有國家排行榜,也是以PPP指數來評比,卡達當時就是全球第一,台灣則排名第21,也是超越日本的第25和韓國的第27。
以此觀察台灣這幾年民眾平均的生活品質,在全球排名中,不僅沒有變差,還有一點進步,這意味著金融海嘯後,台灣整體經濟的發展狀況仍在富有國家的排名內,並沒有落後。但這個評比,卻與多數國人的感受完全不同,因為這幾年民眾的平均實質薪資已倒退至15年前的水準,加上房地產價格受資金寬鬆、利率低影響,大幅上揚至難以負荷的地步,一般民眾對此普遍深感不滿。
再來看另一個數據,根據台灣經濟研究院今年7月的研究報告,同樣以PPP來換算去年台灣具有大學學歷的社會新鮮人,平均起薪為1,761美元,遠低於新加坡的3,019美元,也不如日本的1,976美元,甚至不如韓國2006年時的1,772美元。由此對照前面所述的台灣整體富有程度,可以確認台灣世代剝奪和貧富差距的程度,絕對比其他國家嚴重許多。台灣和國際比較並沒有輸,但台灣真正的問題在「不患寡,而患不均」。去年所以爆發太陽花學運,執政當局的確太低估了經濟不均和社會不平的嚴重性。
在可見的未來,受制於國際經濟環境,以及國內產業轉型需要時間,出口和國內經濟景氣恐怕將維持一段低迷時期。但內部的不均和不平,卻是執政者可以隨時著手改善的事,只要一點一滴的開始做,相信民眾都會逐漸感受,如果停滯不動,結果必然積怨愈深。現在距離總統大選的日子還有四個月,距離新總統就任也還有八個月,但帶動國家進步和社會安定是沒有假期的,立法院已經開議,目前也有多項急迫法案待審,這個會期能有多少作為,眾多選民正盯著朝野政黨,就看他們如何表現。
=========================
國內不均的問題很久了啊 年金就很明顯 阿財政部張錢不處理是怎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