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wizard
現在才看到這一串有趣的討論串, 不知山賊兄還會不會上pcdvd.
底下山賊兄提到一個例子, "移除 Load -A, A-N 間會測到 110V, 而 A-B 間無電壓"
我的想法不知對否, 在移除load-A後, Load-220V就算power-on也無法工作, 因此
Load-220形同一等效開路電阻, 所以A 點形同floating, A點電壓等於B點電壓那, 所以
在A-N間測到110V?
|
不好意思! 這陣子出遠門到加拿大, 昨日才回到住處, 遲回您的詢問, 望請海涵..
∥@ -- X
∥@ N
∥@-----*-------*---------o ←
∥@ | | ↖ \
∥@ | 110v Load-A Y \
∥@ 110V | A ↙
∥@ Load-B o-*---------o 110Vac
∥@ | | ↖
∥@ | 220V Load Z /
\ | | B ↙ /
---*-------*---------o ←
在上面電路圖裡, 若移除 Load-A, 而 220V Load 若為電動機或變壓器之類, 直流電阻幾乎為零, 或是白熾燈泡等非高阻值設備, 在 switch on 時, 相當於 220v Load 為相對低阻值, 而 Load-A 完全開路, 便會在 A-N 間測到 110Vac, 而 A-B 間則為零..
倘若 220V Load 為在低壓時不能導通 (譬如放電燈類, 或有過低電壓切除保護電路設備等), 因為此時 220V Load 為幾近開路的高阻值, 若使用極高內阻的電壓表 (譬如數位電壓表) 來測量, A 點便可能因為感應之故, 而在 A-N 與 A-B 都測到有電壓出現, 而且相加起來不為 110Vac; 而這種電壓的出現是因為感應得來, 可視為有極高內阻的電壓源, 在使用較低內阻的電壓表 (譬如一般類比電壓表) 測量時, 反而 A-N 與 A-B 測不到電壓..
引用:
作者wizard
- 我在公司量測的110V插座, 怎麼會 GND - N 是 110V, GND - 火線 是190V
這種的電力系統似乎不是家用的單相三線, 這樣子的系統對供電及漏電保護的
路徑與單相三線對後端設備會有差異嗎?
- 承上, 在一次量測110V LED燈泡的一次側電壓時, 才剛用手持式三用錶的一根探棒去
接觸測點另一端還是空接時就產生火花, 將電錶的fuse燒掉, 這個情況是怎麼去發生的
, 跟電力系統的供電方式有關係嗎, 我實在搞不清楚這個
同樣的, 示波器有隔離輸入與一般無隔離的, 但在量測時待測物的GND也都接到示波器
探棒的GND, 怎會有接地迴路發生, 而有火花的危險存在?
- 針對家中無法牽地線, 若我想讓電器的使用更安全, 我參考了底下連結, 其實與山賊兄說
的蠻一致的
http://www.ilosh.gov.tw/wSite/ct?xI...tNode=323&mp=11
若要把設備接地線接到中性線時, 建議是在設備地拉到電箱銅排後再與中性線銅排相接
如此與山賊兄提到在設備端即相接的差異, 不知山賊兄有什麼看法
|
1. 這代表您公司送電方式是三相 220Vac 單相 110Vac 複合送電, 但是可能為了負載平衡或其它原因之故, 不是採用標準接線:
三組變壓器:
220
A *-----------* B
\ ↙190v↗/
110 \ D /
* E* 220
\ /
110 \ /
*
C
兩組變壓器:
← 220v →
A * 190v→ * B
\ ↙ /
110v\ D /
* E* 220v
\ /
110v\ /
*
C
B-D 端的電壓為 220V * sin (60) = sqr (220^2-110^2) = 190v, 而因為三相, 所以 D-E 間電壓為 110Vac..
一般除非有大功率要求, 否則多為 V-V 接線居多..
一般三相 220V 單相 110V 複合送電, 台電會在其中一組變壓器 A-C 的次級中心抽頭 D 引出一接線並入地 (開關箱接地排) 以形成對後側系統接地, 因此在該組變壓器次級側A-D 與 C-D 可得出單相三線的 220V 與 110 V; 同時還可提供 A-B-C 三相三線 220V..
因為 D 被接地, 故 B-D 端的電壓為 190v, 也就是說以 D (接地) 為參考點, A,B,C 各點電壓為 110V,190V 以及 110V:
三相單相複合送電標準接線, 舉兩組變壓器 V-V 為例, 以其中一組變壓器 A-C 次級中心抽頭 D 為系統接地:
A B
* 高壓 *
|\ \ 三相 / /|
| \ \初級/ / |
| * \/ * +-------
| D|\ / E ↖
| | \/ 次級 \
| | *C \
| | +----------- \
| | ↖ ↖ ↖ \
| | 單相110v \ \__ 三相220V
| | ↙ \ 送電
| +------ N 單相220V /
| | ↖ / /
| gnd 單相110v / /
| ↙ ↙ ↙
+------------------
參考上面電路圖, 倘若仍以 D 為系統接地, 但拿 B-C 側與其中心抽頭 E 以接出 220/110 Vac 單相供電給您, 就會得到其中一火線 B 對地 (也就是 D) 的電壓為 190Vac, 而中性線 N (也就是 E) 對地 (也就是 D) 電壓為 110Vac :
A B
* 190v→ *
|\ ↙ /|
| \ 110v / |
| *← →* +-----------
| D|\ /|E ↖ ↖ ↖
| | \/ | 單相110v \ \
| | *C | ↙ \ \
| | | +-------- N 單相220v \
| | | ↖ / \
| | | 單相110v / ___三相 220V
| | | ↙ ↙ ↙ /
| | +----------------- /
| | /
| gnd /
| ↙
+----------------------
會有如此做法, 除了錯接系統接地接點之外, 另一可能性是因為原先為標準接線, 但後來發現單相供電容量不足 (擴充所需?), 在不想更動原先變壓系統接線與容量的情況下, 取另一側獲得單相以供應別的供電區域; 所以建議您先查看是否錯接所導致, 還是系統擴充或為平衡所需而如此接線..
2. 測量 LED 燈泡, 電表一端接觸測點, 另一端還空接時就冒出火花, 有可能意味著您的電源系統初次級絕緣不良, 或是電源系統次級的系統接地不良, 致使次極對地參考電壓是浮動的, 在一些極端例子對地電壓甚至可以高達幾仟伏; 因為除了自偶變壓器外, 一般變壓器初級次級間是絕緣的, 但捲繞在同一軸心, 對初次極來說, 結構就像捲繞極片的電容:
+---\ /--+ +---||---+
| $||$ | | |
| $||$ | | |
| $||$ | | |
(∼) -/ \- R ==> (∼) R
| | | |
| | | |
| | | |
+-----------+ +--------+
所以可以用電表電阻檔以檢查變壓初次級, 先切離變壓器初次極負載接線, 將電表切在高值電阻檔, 一棒接變壓器初級, 另一棒接變壓器次級, 會看到電表像是用電阻檔測量電容般, 先呈現低阻值然後逐漸升高便乃至絕緣; 若最終只停留在某一阻值, 代表初次級絕緣不良漏電..
以您所敘述的情況, 建議檢查一下系統接地以及初次級絕緣為妥..
而電器設備 (含示波器) 因為要儘量去除電源干擾, 在示波器電源初級側多設有去除 EMI 電容, 倘若待測物或是示波器本身接地不良, 便會讓設備的地, 或是示波器的地 X 有電位差出現:
o------*-----
|
=
|
X--*
|
=
N |
o------*-----
或是兩者地面間有大量地電流, 或是兩邊系統不絕緣又分別入地, 致使接地電位不相等, 在兩者地線接觸的那一瞬間就會短路放電; 若難以解決地電位不等的問題, 您可在其中一端的設備採取加裝隔離變壓器的措施, 並將隔離變壓器的次極系統接地, 與另一設備接地相接以獲得等地電位..
隔離變壓器與一般變壓器不同, 它不是捲繞在同一軸心, 故可以獲得很高的初次級間的絕緣電壓與電阻, 以及很低的初次級交連電容值..
3. 至於另外獨立接線, 在入地端再與中性線相接, 對該系統來說, 就已是設備接地線, 只是設備接地與系統接地共用接地; 一般在易遭雷擊的受電區域, 為了獲得較低的入地電阻與電位梯度, 將系統接地系統與設備接地系統在地裡相接也是有的; 而為了偷工減料不做設備接地, 以系統接地代替設備接地則是另外一回事..
順帯一題, 電力公司的高壓輸電系統若是三相三線, 通常拿三相三線中的一相入地以構成對後端的系統接地, 三相四線則拿中性線入地:
+--- 三相 --- // --- 三相 ---
| \ / \\ \ /
| $||$ // $||$
(G)---$||$---- \\ ----$||$----
| $||$ // $||$
| / __ \ \\ / __ \
+--- | -*- // --- | -*-
↗ | | | |
設備外殼 +---* ↗ +---*
| 初級系統接地 | |
Gnd 在遠方入地 Gnd
↑ ↑
次級的系統與設備可共接地 次級的系統與設備可共接地
不能把初極的系統接地與次級的系統和設備接地相接, 會因為導體電阻不為零而出現地電流, 在供電與受電側入地地面因為可能出現的較高地電流密度, 而有高的電位梯度而發生感電事故:
// 導體電阻不為零 //
__ __\\_____R1____\\___ ___
\ / // // \ /
---$---\\-----R2----\\----$----
/ \ // // / \
 ̄ ̄ | ̄ ̄\\ ̄ ̄ ̄ ̄ ̄R3 ̄ ̄ ̄ ̄\\ ̄ ̄ ̄|  ̄ ̄ ̄
| |
| |
Gnd1 ∼∼∼∼∼∼∼∼∼∼∼∼∼∼∼ Gnd2
↖ ↗ ↑ ↖ ↗
高電位差 地電流 高電位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高電流密度 低電流密度 高電流密度
而這也是之前概略提到,
地阻係數與接地電阻測量, 置放各電極棒位置與距離的基本原理..
引用:
作者wizard
我來回覆看看
P1,P2: Load1,Load2上消耗的功率
Rp: 人體500ohm
(P1 + P2)(R1 // Rp) = (110V -Va)*Va
回答以下問題, 因為R1<<Rp, 不管人有沒有接觸到
所以在50W~ 1500W(110v安規最高可承受)時約為 0.5V ~ 16V左右
...恕刪...
|
先取前面圖例:
V1 +---------+
| |
(∼) Load1
| |
0V *---R1----*--Va
| |
(∼) Load2
| |
V2 +---------+
為方便表列方程式與閱讀, 稍改成:
V1
+---------+
| |
| |
(∼) ia R1 ↓ i1
| ← |
| |
0V *---Ra----*--Va
| |
| |
(∼) R2 ↓ i2
| |
| |
+---------+
V2
電流
(V1-Va)
i1 = ---------
R1
(Va-0)
ia = ---------
Ra
(Va-V2)
i2 = ---------
R2
先假設通過 R1 的電流 i1, 等於通過 Ra 的電流 ia, 加上通過 R2 電流 i2:
i1 = ia + i2, 所以
(V1-Va) (Va-0) (Va-V2)
-------- = ------- + -------
R1 Ra R2
等式左右都乘 R1 * Ra * R2 以通分, 得出
(V1 - Va) Ra * R2 = Va * R1 * R2 + (Va-V2) R1 * Ra
V1 * (Ra * R2) - Va * (Ra * R2) = Va * (R1 * R2) + Va * (R1 * Ra) - V2 * (R1 * Ra)
Va * (R1 * R2) + Va * (R1 * Ra) + Va * (Ra * R2) = V1 * Ra * R2 + V2 * R1 * Ra
Va (R1* R2 + R1 * Ra + Ra * R2) = Ra * (V1 * R2 + V2 * R1)
V1 * R2 + V2 * R1
函數式 Va = Ra (-------------------)
R1R2 + R1Ra + RaR2
您再將不同人體電阻 Rp 併連入 Ra, 也就是以 Rp // Ra 取代原有的 Ra, 搭配不同負載 Load1 & 2 與中性線的導體與接觸電阻值, 即可獲得通過人體電流 ip 與此時所呈現的 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