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ateur Member
|
雖然閩南語接近唐朝官話,包括朱熹在四書提出閩南語可證,但正因閩南語無字可證(自行發明那些怪字不算,理由同下),此為方言(其他亦同)特徵,故文讀有所爭議。比方頭念投或桃,孰書能證之?
《論語》:「不亦樂乎?」朱子注樂字音「洛」,與台語發音相似,而且不是文讀,至少此例有書可證,但是其他文讀,可就沒這麼幸運,例如頭字在何書曾使過文讀之類。
另外,主張閩南語為中國話,可能在版上會激怒很多人,台語是本省話,怎能說成外省話呢?(其實台語不是台灣話,而是福建省話,本來就是台灣省以外之外省話,閩南話與唐詩宋詞能通即為顯例。)不過在政治狂熱的人,不這麼想。
唐玄宗提到支那,當時西方還在東羅馬帝國,一、二百年後英格蘭王國才建國,因此支那兩字不會是來自英文發音。
以上謹供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