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跟一個朋友聊到小孩補習的問題。
我是說到一個親戚小四這個暑假就補習數學,因為學期成績全班第三名,就數學差了點。
我是認為,小學其實是算數,沒有什麼邏輯數學可以教,只有熟練度高低而已。
所以不用補習。
我朋友小孩小一,平常跟他聊,感覺他不大跟小孩玩,他是說小孩不喜歡跟他玩
但是補習這一項,他說得憂心忡忡,說有鄰居幼稚園就讀雙語,幼稚園畢業就會用英文寫短文。
我是認為那個除非一直補下去,其實也是創造一個雙語環境給孩子
不然幾個月沒上就忘得差不多了。
但是被朋友念說不懂得家長的心理,是理論派,
當家長看到隔壁孩子很早就補習,不給孩子跟著補習真的怕跟不上。
還有講到現在有些小學老師似乎不怎麼熱衷教育,小孩不補習真的怕會漏掉什麼
然後我又被念說自己趕快去生一個就知道了(我也很想跟040趕快生一個

,只是她不肯阿!)
其實,以我覺得,小學培養生活習慣跟求知慾才比較重要。
太早補習,小孩如果覺得功課重,過早恐懼功課,反而會有反效果
不如趁小對很多事情都還有好奇心的時候,讓他摸索中學習怎麼自己求知
至少培養閱讀習慣。
國中的課程才比較需要補習,
是因為像是數學,裡面很多邏輯跟演算基礎的公式,才會影響到後面的學習
所以不能有太多漏失。
而且個人經驗,國中教師跟補習班名師的上課方式/教學法,差距會慢慢開始顯現
高中數學就真的差距滿大的。
所以重點是補後面,而不是補前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