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Ivanshan
Se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Jan 2002
文章: 1,134
首先,我想說一下比爾莫瑞(Bill Murray)的一件趣聞。莫瑞在好萊塢真的是一個怪咖,他沒有經紀人也沒有簽經紀公司,想要找他,必須打一支1800開頭的電話然後留言,至於他是否回覆則得看他高興。前幾年看過一則報導,提到莫瑞的這個特殊狀況,報導提到小勞勃道尼(Robert Downey Jr.)曾經想找他演出鋼鐵人(Iron Man,2008),但是找不到他只好作罷。一定有fanboys想問,道尼想找他在鋼鐵人片中演出什麼角色,我看到的那則報導沒有提。報導也提到,蘇菲亞科波拉(Sofia Coppola)當年想找他演出愛情不用翻譯(Lost in Translation,2003),她則是拜託艾爾帕西諾(Al Pacino)傳話,報導提到帕西諾與莫瑞住在同一個區域,意思應該是兩人類似鄰居。帕西諾因為科波拉的父親執導的教父三部曲在影壇建立起知名度,她還在第三集演過帕西諾的女兒,想當然爾願意幫忙。報導接著提到,科波拉與莫瑞見了面,最後只得到口頭承諾,一直到電影即將開拍的前一個星期,莫瑞『奇蹟式』出現在東京,劇組才鬆了一口氣。這部電影讓莫瑞首次、目前為止也是唯一一次獲得奧斯卡金像獎的提名(男主角),也讓『黑寡婦』首次提名金球獎。

我個人很喜歡莫瑞的喜劇演出,特別是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的那幾部,例如:天高地不厚(Stripes,1981)、兩男一女三逃犯(Quick Change,1990)、天生一對寶(What About Bob?,1991)、今天暫時停止(Groundhog Day,1993),以及兩集魔鬼剋星(GhostBusters),還有他演出配角的窈窕淑男(Tootsie,1982)和異形奇花(Little Shop of Horrors,1986),後面的五部都收了藍光,天高地不厚也收了DVD。他90年代中期之後的作品,接觸的就比較少了,風格也不一樣了。

至於80年代的電影過了將近30年再拍續集,老實說,我一點興趣都沒有,我也會好奇票房是否有前(錢)景,如果製作成本又是億元美金起跳的話。T5和Mad Max:Fury Road的票房表現,應該已經充分證明,老觀眾回鍋數量有限,年輕觀眾則是興趣缺缺。魔戒三部曲與哈比人三部曲只差9年就已經很明顯,哈比人三部曲扣掉3D以及IMAX加收票價,再考慮9年來的通貨膨脹,就已經明顯可以發現當年的魔戒迷絕大多數未再繼續捧場,新增加的觀眾也有限,而華納卻花了魔戒三部曲三倍的製作成本,再加上約5億美元(三部曲加起來)的全球行銷費用,票房收入還要分給米高梅以及一些不相干的人。而且,好萊塢現在的問題,其實就是創意嚴重缺乏,不是系列電影(續集、前傳、番外篇)就是RE(reboot、remake、re-imagine...,近年的公主與狩獵者、黑魔女...都是re-imagine),也難怪觀眾會減少。現在的娛樂方式其實很多,電影票價愈來愈貴,好萊塢砸大錢弄一堆大場面特效,電影卻愈拍愈乏味,難怪觀眾陸續轉向其他更好但更便宜的娛樂方式。

美國電影協會(Motion Picture Association of America,MPAA)前兩個月發佈去年度的全球票房年報,去年度全球電影票房收入364億美元,僅比2013年(359億美元)成長1%,其中北美是衰退5%,歐洲、中東以及非洲則是衰退3%,亞洲地區則是大幅成長,中國就巨幅成長34%達到48億美元。The Hollywood Reporter的報導提到,北美衰退的五大原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購票觀眾創19年新低(Admissions hit a 19-year low in North America),32%的北美民眾根本不進電影院(32 percent of the population in North America and Canada didn't go to the movies at all.),18到24歲的觀眾人數持續下滑(There was also a continued fall off in the number of frequent moviegoers in the 18-24 age group.),經常看電影的25到39歲觀眾人數也呈現負成長(2012年990萬人,2013年820萬人,去年710萬人),而40到49歲的觀眾則從2013年的320萬人次大幅成長到570萬人次,60歲以上觀眾則創歷史新高,達到530萬人次(while frequent moviegoers 60 and older hit an all time high, making 5.3 million trips.)。

這些數據其實還透露了一點,那就是fanboys逐漸在掌握好萊塢的拍片方向,所以觀眾數創19年新低,但是整體票房只下跌5%,因為3D以及IMAX(也包括PLF,primium large format,類似IMAX的巨型銀幕,也是要加收票價的)這類受到fanboys歡迎的格式幫忙墊高了不少票房。而這同時也反應出我在前面提到的問題,就是fanboys導向的電影幾乎都需要億元美金起跳的製作成本,因為需要花很多錢製作大場面特效,轉製3D以及IMAX也需要錢,而fanboys人數其實不夠撐起這樣的大製作,除非是Marvel這樣的知名品牌。除非fanboys導向電影日後可以走向niche market,否則好萊塢應該要趕緊開始思考如何以更低的成本拍攝更多樣的電影,才可以吸引更多觀眾買票入場。不過,niche market是小眾市場,需要大幅調高電影票價才可以支撐,2年前史匹柏與盧卡斯在一場演講中就已經預言,未來的電影票價可能會漲到50美元(目前的IMAX 3D最貴大概25美元)。
舊 2015-07-12, 01:45 AM #1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Ivanshan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