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ter Member
|
竹科於 1980年 (民國69年) 竣工, 這是孫運璿替台灣打的根基, 也稱的上是台灣之後20年的命脈
不是要故意捧電子業, 而是那個年代, 許多產業都還沒有變成 "國際化競爭" (因為南韓+中國那時候都沒還起來)
那時的台灣, 也才脫離戰亂沒多久, 大多數人都是一窮二白, 根本不可能靠內需, 唯一的方法就是 : 出口賺外面國家的錢...
竹科起步早, 10年後開始收成, 我國高中的時候 (我69年次的, 跟竹科同年), 已經在電視上看到 "電子新貴" 這個字眼了, 那時候每個普通高中-自然組的學生, 人人志願都是 xx電機/電子/資工
我的父執輩, 人人都說 : 只要認真一定有錢賺, 於是我們這代過著太平盛世
20年過去了, 南韓/中國快速崛起, 產業大量重疊下, 出口優勢被大幅削弱....再加上內憂外患讓台灣停滯多年, 就變成現在的台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