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
作者小書僮
"製造一大堆,每個規格都一樣,品質也都很好"
問題是器械化, 工業化, ISO等現代化的觀念
不就是為了解決你所說的問題嗎?
你說的問題應該才是傳統老師傅那種模式才容易發生吧
螺帽又不是瑞士名錶那種精品
怎麼會是用所謂老師傅才能解決呢?
|
你這個問題,今周刊949期其他的文章都有寫到
順便回給某位不懂中文的人,不懂沒關係,中文請加強一點好嗎?
下面的文章看清楚囉
----------------------------------------------------------------
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art...3-114468?page=1
革新二:齊創新!
老師傅調整新品,機具廠立刻配合
然而要甩開中國低價的纏鬥,如何做出和中國迥異的品項,才是唯一的出路。
為此,聚落廠商又精準地掌握住台灣另一個獨有的優勢—經驗老到的老師傅和機動性強的周邊廠商。
由於螺絲的樣貌千變萬化,而經驗老到的老師傅就是有辦法看著新設計圖,立即嗅出機台、材料、製程要怎麼調整才能製出新品。這種靠經驗累積的「眉角」,可就不是後進競爭者中國師傅所做得來的。
加上每一次的調整,又得要周邊的模具、機器和材料廠商的配合才得以完成,「因此,這就是我們反擊中國的武器!」張火土說。
於是,歷經了產業陣痛後,聚落廠商一改以前大多只接標準件(市場大宗的規格品項),轉而大量承接規格變化多端,但價格相對較高的特殊件。一接到單,由工廠內資深的老師傅先判斷出機台、材料、製程的調整模式,而比起在其他國家,要微調模具或機台,動輒要跑到數百公里外的機具廠商進行修改,但在岡山,頂多一、兩個小時,就有上百家機具廠能立刻幫忙調整。
目前經營螺絲貿易的盛德企業陳明昭就說,有一次日本最大的建材五金貿易商Kaneshin透過他,要採購一批上百款的木造屋螺絲。而細心的Kaneshin在交貨之前還親自派員來台驗貨,結果發現其中一款螺絲的尺寸需要微調。而這看似簡單的修正,卻需要機台、模具整個調整,由於訂單很急,Kaneshin原本認為會無法如期交貨。但沒想到,陳昭明一通電話立刻找來設在螺絲廠旁的模具、機器廠師傅前來「會診」,經驗老到的師傅略作修正後,不到一個小時就開工生產了。這樣的高效率,讓Kaneshin讚不絕口:「別的國家要花十天半個月才能完成的工作,台灣人居然一個小時就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