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主要是測試簡易轉檔,自從買了卡巴熊的撥放器後,小弟我很少用轉檔,
但家裡只有三台CRT,所以網路抓的4K影片,舊版的撥放器不能放,所以只能轉檔
(謎之聲:自己不會抓720P或1080P的,偏偏抓4K video再來轉檔給舊撥放器看
無聊喔)
但為了測試真的是蠻無聊的,但主要是測試轉檔軟體,所以才來做無用之功
太久沒接觸轉檔了,啥麼格式工廠,一堆軟體很多,剛開始盡量用免費軟體
最後用了商業軟體後,真的才發現在轉檔效率下,真的商業軟體貴不是沒原因
我測了10幾種,只挑應該是大家常用的四種軟體來分享,因為其他差異不大
軟體:Free CUDA Video Converter V7.2
Freemake Video Converter V4.1.6.1
WinX DVD Ripper Platinum V7.5.11 限時免費版
DVDFab 9 V9.1.9.5 30天全功能試用版
檔案:Girls.Generation.Oh.4in1.201002.HDTV.x264.2160p.120fps.DTSES.6.1ch
和4K-Changhong-Furano-HEVC-HD.Club和正版DVD:寶蓮燈
這四套都可以開啟CUDA硬解,但詭異的事情是CUDA在DVDFab 9 反而效果最好
Free CUDA Video Converter V7.2 轉720p硬解 2x分吧

Free CUDA Video Converter V7.2 轉720p軟解 2x分吧

Freemake Video Converter V4.1.6.1 轉1080p硬解16分

Freemake Video Converter V4.1.6.1 轉1080p軟解16分

DVDFab 9 V9.1.9.5 轉1080p硬解12分

DVDFab 9 V9.1.9.5 轉1080p軟解37分(二次編碼)

WinX DVD Ripper Platinum V7.5.11 限時免費版DVD轉H.264硬解原解析度15分轉好

DVDFab 9 V9.1.9.5 DVD轉H.264硬解原解析度7分半轉好

以下是4K H.264轉成FHD H.265
DVDFab 9 V9.1.9.5 軟解FHD音效AAC

DVDFab 9 V9.1.9.5 軟解FHD音效AC3

以下為4K H.265轉成FHD H.264
DVDFab 9 V9.1.9.5 硬解FHD音效AAC18分

至於DVDFab 9 V9.1.9.5 軟解FHD音效AAC 約3X分(二次編碼)圖不見
結論:
Free CUDA Video Converter V7.2 轉1080P 還要升級買授權,而且CUDA硬解和軟解效率差不多,Freemake Video Converter V4.1.6.1 雖然可轉1080P 但軟硬解效率差不多
WinX DVD Ripper Platinum V7.5.11 限時免費版 DVD轉檔效率只有DVDFAB9 一半
DVDFab 9 V9.1.9.5 無論是軟硬解效率都差很多,而且一次編碼跟二次編碼 畫面有差一點
但是不會像其他套軟體,差很多而且研究一下
DVDFab9 除了dvd轉檔 還有藍光轉檔,更有主流格式h.264和h.265互轉
連3D ISO H.264 H.265 都可以互轉
害我都想開下去買這軟體了,這軟體實在太強了
而且CPU只吃到92%,所以轉檔時看看輕度網頁和DVD燒錄聽歌是OK的
不過現階段H.265轉檔 750沒支援硬體編碼,4K轉FHD HEVC
3分鐘影片居然要1小時,我不敢想像90分轉HEVC 要30多小時!!!
H.264解碼和編碼還在我可接受的時間範圍內
只能等在下過幾年等960二水跳水至3000再購入來玩H.265編碼了
所以現階段HEVC解碼750還可以勉強用,HEVC編碼750洗洗睡吧
E5450在HEVC軟解編碼上非常不夠力,不知道版上有沒有人
在測試 3分鐘 4K H.264轉4K H.265 用何種配備?
終極結論:這套系統在H.264編解碼上還可以用,邊上網單開遊戲還可以
HEVC解碼低流量OK高流量HEVC就不能開遊戲了,只能開網頁
至於HEVC編碼,還是洗洗睡吧,不然就換Nvidia 960 4G
不過我個人覺得在一般的使用上,2K螢幕用GTS450 1G夠了
如果購入4K螢幕 750也滿足一般的輕度使用,不過如果預算夠還是上
P45 16G DDR3會比較好,因為個人習慣是程式不用就關掉
所以8G真的很夠用,但如果要開50∼100個網頁16G是基本
個人頂多
30個網頁+H.264轉檔+暴雪英霸+聽歌+DVD燒錄+BT下載
差不多會吃掉快8G,但這樣用起來跟我第的I5 2600差不多感覺
整組系統二手也只要CPU+RAM+MB也大概NT:4000-5000
所以我可以體會在輕度使用下,PC算效能過剩,其實用不到I5 I7
我猜這就是廠商到現在還出775合板的關係,因為市場上還有需求
像我這樣的輕度使用者應該很多.除非是打重量級3D Game或影像處理
不然真的是很夠用了
當然對一些重度使用者
100個網頁+4開遊戲+轉檔+BT+1主機多螢幕+Ramdisk+影像處理
常駐程式1x個 就需求不夠了
題外話:花一整天時間測試1X個軟體,我的螢幕剛好掛點了.= =準備送修中
2009-2015,螢幕這東西比MB還不耐用
謝謝收看以上是我的輕度遊戲機的使用心得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