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linjunan
windhm 兄不好意思,小弟是針對「東西」不是針對「人」。早上在騎車中休息時用手機打的,言語上的不敬還請您大人有大量。
############################################
1969 這是老外十多年前提出的設計,與PASS的ZEN系列算是DIY族必經的兩種設計,相信大部分的DIY都有玩過。1969是使用「特性良好」的「中功率晶體」,以「級數」最少的情況下推動喇叭。那線路在對岸那有改的面目全非、也有少部分依原設計規畫,但,在HIFIDIY那爬文久了就會發現大部分是抄來抄去,B抄A的再改一點、C再抄B的又再改一點,已離原創的精神很遠了,例如,你PO的照片看來是採用大功率鐵殼功率晶體取代原來的中功率晶體→通常中功率晶體的特性會比大功率的晶體好很多,只是對買家而言,大功率晶體看起來就是比較威猛.....
當年玩這設計時,發現兩個問題:晶體的配對與輸出交連電容。
晶體配對:有些人只要聽到...
|
不過就是專業的與新手之間的想法有些出入罷了, 不必介意, 是個人野人獻曝了.
不過, 聲音確實是主觀的, 因為從音響出來的必然存在著失真, 不然所有擴大機和喇叭都該只存在一種聲音, 甚至更多高級音響追求的是個人主觀的喜歡, 而不是無失真.
以LM3886為例, 其實個人有在Fabio兄那聽過(PM0.5n內建的也是), 一樣的DAC與喇叭, 不錯, 但不如1969這組在人聲上讓我如此喜歡, 也就是個人較偏好這種失真.
另外就是個人覺得在音響這塊領域, 商人給了太多包裝要你掏錢幫忙買廣告; 而專業的user給的建議門檻卻過高, LM3886與1969一組也不過就幾千可以買到, 即使拿來當驗證用的器材花費都還好, 有興趣的自然會鑽研更進一步, 沒那麼有興趣的拿來當比較基礎, 選擇更好聽的廠機不也是一個很好的做法.
以上是一個新手的想法, 也是之前個人留言給你的初衷, 不是每個人都有興趣了解這麼多, 簡單的給個建議, 就你的經驗說明優缺點就夠了(當然你沒有義務這麼做,這就隨你高興囉), 畢竟音樂才是目的, 音響只是手段.
想知道更多的, 自然會去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