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我部悍將刘刕
*停權中*
 
我部悍將刘刕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Feb 2015
文章: 1,675
闲谈老关胆机的小音量美学(轉載)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e3cd8a0100khyc.html

关氏胆机的设计师老关的《小音量美学》,几乎胆机发烧友都非常熟悉。同样是“高烧”“金耳朵”们对发烧音响的最终的一种听音标准。要那么大声干什么?城市的居住条件注定了我们的发烧空间有太多的限制。羡慕那些能在独院别墅里建立自己听音室的发烧友。但是也要做好隔音,否则就算大人对你没意见,邻居的小孩可不管你怎么烧,他会用啼哭来对你声音骚扰的最大控诉。抛开干扰别人不说,耳朵能承受的最大音压也注定我们不能长时间大声聆听!所以“小音量”就是我们享受音乐的大多数方式。先说说什么是“小音量”吧。字面上看是小声听。我的看法是:能保证不干扰别人,自己又能接受的最大音压的听音方式(具体我还没跟老关探讨过^_^)。那是不是“小音量”就应该放弃音乐的必须细节呢?答案是否定的,代理关氏胆机这么多年,我不止一次的跟我的客户提起这个问题。老关讲究的“小音量美学”在他的作品里(请允许我这么说,因为他的东西我不能产品来形容)表现得淋漓尽致的。你可以不考虑环境不考虑线材只要简单的链接起来,关氏胆机都不会“恶”声!,“轻微淡远”就是绝佳的写照。当然,发烧友要求尽到的极致,一番调试摆位功夫是少不了的。因为器材、环境和聆听者之间要达到“和谐”的话,这些功夫烧友们似乎都不会视而不见反而乐此不疲。既然是“小音量”那如何表现着这些看似要大音压才会出来的细节呢?首先你要知道在音乐重播系统里,音乐细节不是靠大音压逼出来的,而是由功放对喇叭单元细腻而稳重的控制。从而很清晰有层次的表现出来。很多低频看似大音压下很猛,在很多系统里音量一小就荡然无存了!这是常见的事情。不信你留意发烧朋友在SHOW器材时时候,你只要跟他说“好像低频不太够?”他就会立马去把音量拧大然后转头跟你讲 “够了吧”?!似乎低频不够就是音量音压不够大而造成。个人感觉这是有偏颇的。在一套能表现“小音量美学”的系统里他的美绝对是包括三频的平衡。就拿关氏经典MA1(2A3胆机)来说吧,她在小音量下的表现是平衡通透不缺气势的。当然我说的气势不是大声的打鼓和漫天的玻璃碎片声。
小音量美学的另外一个“美”:对场感的表现。高保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或者理解为还原“真实”。在播放的时候也就是以类似的方式达到发烧的境界才会让发烧友如痴如醉。场感简单的来说有纵深度,高度,包围感。要说明白这些讲起来很复杂。但在我们实际聆听的过程中却非常容易分辨出来。纵深度:相对于聆听者来说就是声音离你面对面的距离。你的系统搭配好以后,播放一些有规模感的音乐时,你是否感觉到乐器全部往你逼过来?要是这样,你就有得折腾了!这套音响是完完全全的在“响”!一股脑门的“响”。声音的层次没有分离出来还当然就“保不了真”你慢慢就会感觉到厌烦。最起码的纵深感是让你感觉到音乐是在你眼见的前面出来,不会逼人的。简单的理解是在音箱的后面出来、离箱的,或者也叫离箱感吧。高度,用人声就能鉴别,很好理解也很容易的能听得出来。包围感:是两个声道出来的声音融合在一起,音乐是按乐器层次的先后到达你耳朵的表现。让你感觉不到音响的存在,音乐就像是围着你。这个在播DVD时多声道家庭影院里很容易感觉,要能在hifi系统里表现就是极高的境界了。
小音量美学之“干净”。“干净”可谓无除不在。街道环境的干净程度就能展现城市的面貌,工厂早就推行5S、6S 、也是为了干净整洁。发烧音响里面也不例外,一套好的音响系统发出来的声音应该是干净的。应有的一点不能少,不该有的丁点也不能多。声音纯净就会干净得一尘不染。低频的驻波、高频的毛刺感、闭塞感、这些都是发烧音响表现出来的垃圾声。要达到发烧音响之美,就要把这些剔除掉。高频是否通透同样决定你听到的是不是干净的声音。将发烧音响系统的表现比喻为干净的海面,什么时候平静,什么时候波光粼粼,什么时候掀起大浪.....就取决于你播放的软件了。但是海面还是干净的海面,不会让你看到一丝除水以外的杂质。我想小音量美学之美绝对包含着这些的。
发烧音响标准很多,也就造就了很多发烧理念,这是我对“小音量美学”的一点简单的理解。希望能抛砖引玉,让关氏胆机之美更多的在我们的生活中呈现和被音响发烧友发现分享。
 
舊 2015-03-04, 08:59 AM #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我部悍將刘刕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