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godel.chen
New Member
 

加入日期: Sep 2012
文章: 9
引用:
作者edwardliu
常用漢字也沒幾個, 何況現在電腦化程度高, 書寫重要性早不復已往。
百年前的人說的話, 看看就好。


看看台灣國民黨不為人知的簡化漢字. 而且是蔣介石提出. 最近的一次在1980.

理由很簡單, 漢字的問題並不因為時間過去就改變. 即使科技進步, 只是減輕漢字問題, 並沒有解決漢字問題.

簡化字並非共黨所發明,歷史上國共兩黨都曾主張漢字簡化。

是國民黨兩次企圖推行都遇到了強大的阻力,沒有成功。第一次是在1935 年,推行不到半年就因為戴季陶等人的堅決反對而擱寢;傳說在當時的國民黨中常會上,提起漢字簡化的議題,戴季陶忽然當場下跪,告誡與會者,漢字乃中華民族根本,決不能輕言改革。再加上日軍大兵壓境,內憂外患,無暇兼顧有關的討論,簡化運動便草草收場。

國民黨敗走台灣以後,1952年再度提起漢字簡化問題。蔣介石又曾動議,旋即遇到以胡秋原為代表的反對派強烈抵制,終於再一次擱寢。所不同者,國民黨的簡化動機並沒有明確準備徹底廢除漢字,僅僅關注能夠方便書寫,提高識字效率而已。

又經過二十多年的觀察、對照和反思,台灣教育部在陳立夫等國民黨元老的主導下,於 1980年 推出了第三次改革,但是這次卻是悄悄的改進,完全沒有大肆張揚,只是出版了一本供五年級以上青少年習用的《標準行書範本》。該書羅列了四千零十個漢字的行 書字體,其中包括五百八十五個與大陸簡化字完全一樣的行書漢字,另外還有金字旁、馬字旁和鳥字旁的行書漢字共一百多個,跟大陸簡化字稍有不同,相當近似。 這些簡化字實際上本來就是海峽兩岸歷史上早就存在的民間書寫俗體字。這些字體不作為書刊、文件的正式書體,而是作為民間的快速書寫體。

再重複一遍, 漢字的問題絕對不僅止於書寫. 而是全面性的無法承載"有組織學問"(無法索引)及字音分離(靠背頌), 同音字過多, 及學習困難(平均多兩年), 忘卻容易...許多問題.

中國想要走入世界大國, 遲早要解決這個問題.
舊 2015-02-08, 11:59 PM #38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godel.chen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