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三成里
New Member
 
三成里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un 2014
文章: 4
中國痛批張靈甫,只是解放軍手下敗將,不算抗日名將

引用: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近日因為國民黨「抗日名將」、在國共戰爭中陣亡的張靈甫遺骨遷葬問題,再次讓「戰犯還是英烈」的爭議浮現台面。北京《環球時報》28日刊登前南京軍區副司令員、中將王洪光的文章稱,張靈甫除去「抗日」,也就不是什麽「名將」,只能說是解放軍的手下敗將
張靈甫兒子張道宇日前在微博轉發一則消息,消息中署名為「沂河邊的烏鴉」的網友爆料稱,「抗日名將張靈甫的遺骨,至今埋在山東省沂南縣馬牧池鄉董家莊村一戶村民院中羊圈下方。」

而張道宇接受《華商報》訪問時說,想在抗戰勝利70周年之際把父親遺骨送回陝西家鄉,但院子主人索要至少20萬元人民幣(約100萬元台幣)的鑒定費,讓他難以接受。
上述消息在微博瘋傳,不少人認為張靈甫抗戰期間多次參與重大戰役,「痛擊日寇、戰功彪炳」。不過,這種「崇拜民國」的「國粉」顯然讓大陸軍方感到擔心。
王洪光在《環球時報》刊登文章指出,中國共產黨本著歷史唯物主義史觀,對抗日正面戰場的充分肯定,早已無人懷疑,「與此存在巨大反差的是,國民黨對共產黨敵後戰場的歷史態度。早先是誣衊『游而不擊』;近些年是含含糊糊,態度曖昧。」

王洪光還說,有國民黨大佬對大陸的抗日戰爭紀念館的陳設不滿意,認為「反映正面戰場的事跡少了」,但是台灣70年來,連一座專門的抗戰紀念館都沒有。「如此底氣,怎麽說得別人?筆者建議『國粉』們,能不能呼籲一下海峽對岸的國民黨當局,趁還在台上,提起精氣神來,拿出大陸辦紀念活動的魄力,自己為正面戰場的勝利與抗日名將的貢獻鼓與呼,我們願意加以配合。」
關於「抗日名將」,王洪光認為,張靈甫在南京保衛戰中身為團長,英勇作戰,身負重傷,的確為抗日作出了重大貢獻。「至於他為國民黨反動派打內戰並身亡,並不光榮除去『抗日』, 也就不是什麽『名將』,只能說是解放軍的手下敗將。」
另外,解放軍少將徐焰如日前抨擊,把張靈甫視為抗日名將的「國粉」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是一場「政治鬥爭」手段。有台灣媒體評論稱,這使兩岸共同紀念抗戰勝利的期待,蒙上強大陰影。
王洪光在文章也提及此事,並表示徐焰如只是如實地講述了張靈甫的情况,居然被台媒「扣上大帽子」。「其『文革』遺風,著實令人生厭。」
王洪光還指出,武漢會戰後的戰略相持階段,國民黨開始「三心二意」,日本由軍事打擊為主,改為政治誘降為主,國民黨內「曲線救國」投降論調甚囂塵上,大批國民黨政要、將軍投敵,其中將軍67名;78萬國軍陣前倒戈,搖身一變成了僞軍。
他說,戰略相持階段,日軍將主力轉用到敵後戰場;1942年前後,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民要抵抗中國戰場上侵華日軍(不含東北)總兵力的58%(掃蕩時最多達70%),僞軍100%,敵後戰場上升為名副其實的中國抗日主戰場。「雖然正面戰場壓力明顯减弱,也不見國民黨主動發起攻勢作戰,完全進入『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避戰觀戰狀態。」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50130/460856.htm


改革開放以後,國內對抗日戰爭的歷史作出了全面的評價。相較國民黨當局在大陸和到台灣後完全抹殺共產黨抗戰業績的做法,大陸媒體早就稱讚了國民黨在抗戰中的正面作用。然而,有些人卻不忘“借題發揮”,走向某種極端。近段時間以來,有人將國民黨軍的張靈甫抬高為“抗戰名將”,還就其埋葬地大肆炒作,這明顯就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張靈甫在國內出名並非是因為抗戰,而是因其在進攻解放區時被擊斃,蔣介石專門下令在南京玄武湖邊為這個“殺身成仁”典型建碑修墓。張靈甫在抗戰中的地位,起初不過是營長、團長,是“校”而不是“將”,直至戰爭末期才升至第74軍軍長。他對日寇打過硬仗可算有過功,卻未指揮過大的會戰,將其拔高為“名將”連當年的參戰者也感驚詫。
http://roll.eastday.com/c10/2015/0126/2615758311.html

抗擊國軍還是解放軍比較厲害
日本打了14年都未能佔領中國
解放軍只用4年就把國民黨趕到台灣

對於日本戰犯,中共持著寛大處理的態度,一率特赦
內戰,則絕不放過任何一個國民黨戰犯

對了,中國大陸今年要擴大紀念抗戰....
     
      
__________________
匪諜自首,既往不咎
舊 2015-02-04, 09:28 PM #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三成里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