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空空道人
如果是因為開始工作後很少用到就要減少
那國文、物理、化學、歷史、地理等等
其實對大部分人來說都很少用到
甚至連英文、數學都不是人人常用
應該全部所有科目都刪減才對
國小、國中、高中的科目
一大半以上在出社會後都用不到
刪減科目、縮短上學時間
全部學子從七歲上小學開始投入職場
半工半讀的同時
每年檢視必修、選修科目是否需要更改
不分科系,即使跨科也不需跨考
這樣不會浪費時間在工作不需要的學習科目
也能大大降低學非所用的機率
|
請細看 #171的字裡行間
---
"艱難"的國語文
---
不過話說回來,什麼樣的國語文程度算是"艱難"?
若討論起來,這又有得吵翻天了。
我自己對國語文學習的觀感(199X國小∼高中普通科社會組,這個階段的體制內教育),
我真的會認為體制內的國語文教育只是為了應付考試而學習,
而不是為了將來面對與處理國內各種層面(士農工商軍公教等等)的社會生活與工作而學習。
學生階段結束之後,社會上真正有機會用到的那些國語文(這絕對有一大堆東西可以學可以教),
體制內的國小∼高中階段,教育部主導下的教育體制/課程,真的都"沒有"好好在教,
反而都得靠自己摸索。
網路時代來臨了,現在查資料/摸索比較不像199X世代那般的辛苦了。
國小∼國中階段,連現代白話文都理解不好/說不好/寫不好了,去學去背古詩古文,
有啥意義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