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聯合報
「如果食品原料行負責人有化工知識背景,還違法添加有害人體的工業染劑,就太沒良心了!」嘉南藥理大學食品科技系教授鍾玉明建議,從政策面建立機制,小型及家庭式工廠都要落實登記及稽查。
鍾玉明說,二甲基黃不是合法色素,不能添加在食品中,食品原料業者若是不了解食品安全法規,政府就要請業者都來上課;但如果業者本身有化學背景,明知工業染劑對人體有害,還添加在食品原料中販售,很沒良心。
他指出,國內很多食品原料業者都是自己調製配方,尤其是小型工廠、家庭式工廠,但配方裡面到底有什麼成分,並沒有受到管理。政府近兩年雖開始執行登記制,但稽查效率不夠快,才會讓黑心食品事件層出不窮。
嘉義大學食品科學系主任吳思敬說,一公斤粉狀二甲基黃色素,可用來混充上萬公斤豆類製品,工業用色素比食品用色素便宜,不肖廠商為降低成本,拿工業用色素染豆乾,與頂新黑心油等連串食安事件一樣,短視近利,犧牲消費者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