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かっぱ寿司
瀏覽單個文章
*stefok*
Basic Member
 
*stefok*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an 2008
您的住址: 台灣以北、台北以北
文章: 22
引用:
作者Computer Cowboy
看來你對香港的文字不是很熟識, 所以有必要更正一下
由於香港有一段很多長的時間是英國的殖民地, 所以很多的名詞都是來自廣東話併音的英語, 這方面有點像日語
首先香港是不用「沙拉」或「色拉」的, 而是用「沙律」
曲奇只是餅乾的其中一種, 也就是西方人說的"cookie", 而"cracker"是稱為「克力架」, wafers是「威化餅」......族繁不載
「的士」來自英文的"taxi"
前面也有人說了, 三文魚來自"salmon"
鮪魚香港人是叫「吞拿魚」來自"tuna", 「金槍魚」是很學術的名稱, 來源自那裡就不可考了, 一般在紀錄片最常出現
其實香港很多名詞都和大陸不同, 很好分辨的
香港某些名詞對大陸的影響有部份原因是因為八九十年代的港產片進入大陸而引致的




正解 +1

華文很多流行用語
其實多是港台流傳去大陸的
只有在近10年大陸較為開放了一點
年輕一輩上網的人數逐漸成為大宗
所以才會有越來越多的網路流行語"反攻"過來(河蟹、碉堡等等..)

粵語就如同台語一般
都是方言類的
因為英國統治而來的外來語(的士、曲奇)
就等同台語的秘路、歐多拜、螺賴吧等等一樣
這跟香港中文爛不爛沒關係
__________________
"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舊 2014-12-15, 12:34 PM #3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tefok*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