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185天的戀情
瀏覽單個文章
little.john
*停權中*
 
little.john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Sep 2012
您的住址: 台南
文章: 5
來去南ㄚ島


上月某週一下午坐高鐵到小港飛往香港,朋友到機場接我。
先去君悅已訂好的房間休息,然後到樓下用餐。
還好江先生訂的座位比較靠大廳後側,前側許多大陸觀光客吵雜聲音沒有影響用餐心情。

由於隔天要去新界某紡織廠參觀,地陪江先生先離開,我則是到處亂逛。
我大概將近半年沒來香港,景觀依舊,但人潮好多。
我問路人哪裡有茶可喫?路人聽我講國語有點狐疑?我笑著說:我來自台灣!
經人指路我才知道在繁華的金融商業區巷弄裡也有飲茶的地方。
也許是時過九點多了,小茶樓人比較少,服務員給我一個單桌可以喝茶吃些點心。

我第一次到香港是考上成大後,爸媽為了獎勵
(因為我聽他們的話,第一志願填成大卻不是清華 )我一起去香港旅遊。

那時的光景跟現在完全不同,香港人來去匆匆但基本上秩序還好。
媽媽在中環某商店買了名牌皮帶給我然後就去吃海鮮。
當時吃的一道炒蟹挺好吃,不過那時還沒''避風塘這名稱''。
*我後來查證過,當時確實已經有人把這道菜稱做避風塘炒蟹,但這名稱尚未遍及全港。
不過同一道料理、汕頭潮洲調味跟香港有點差異,潮汕口味沒這麼辣,反而有點甜。

且不論飲茶,喝下午茶吃點心是英國統治香港才真正盛行,不過這習慣不是由香港而來。
那是清朝時因為戰敗簽不平等條約,大量的英國商船、商人到廣州一帶做生意,
我看過一些書籍,當時廣州街上到處是英國、荷蘭等地的商船、商人進出。
因歐洲偏北區域晝長夜短,晚餐往往八點之後才會吃,下午三四點喝茶吃點心可以填肚子。
這習慣也帶到廣州一帶,加上外國商人雇用便宜的中國勞工當苦力搬貨物來往港口,
有的酒樓下午開始做起茶水生意給苦力下午有休息喝茶的地方。
後來香港被割讓,很多英國人在香港居住,這習慣也帶來了。

去新界參觀紡織廠,主管一直請我幫忙跟日本的針織機商議價,
其實機器價格完全在業界報價合理範圍,但這家港商太貪心,不願意在後續保修五年的維護合約價退讓。
不過在長野的武田社長願意賣我面子,畢竟前年我幫他在馬尼拉跑了好多地方,這時該是他報恩的時候了!

紡織廠老闆張先生好感謝我幫他省了快一百萬港幣的保固合約,
他生在南ㄚ島,到香港打拼有些成就,他堅持招待我去他家鄉大吃一頓。
但因為我的必須很快回台灣,所以隔天早上五點多,
張先生派人接我去港口坐船去南丫島,確保我傍晚可以回港搭機。

我們吃了道地的藍紋龍蝦生切,清炒竹蛤,當然還有瀨尿蝦
瀨尿蝦有鹽水煮也有快炒,坦白說,台灣許多瀨尿蝦料理要是與這幾道菜來相比,完全都不及格!
讓我訝異的是,薄可透光的生龍蝦切片(刀工一流喔!)配的Wasabi竟然是來自阿里山!
阿里山的Wasabi跟日本的不太一樣,台灣產的有一點點甜味,那跟日本當地產的很容易分辨出來!
舊 2014-11-24, 07:19 AM #378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little.john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