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Valkyrie
*停權中*
 

加入日期: May 2014
文章: 0
沈建德



1.從「戶政資料」證明台灣人是原住民



  1683年原住民約有71萬,依鄭克塽降表降清入其戶籍、國籍者6萬,稱為民(漢人),與閩客沒有區別,其餘65萬仍註明為土番。雍正 8年(1730) 許良彬奏報台灣番社新舊歸化至少60萬人。1756年滿清把土番改稱社番,1777年社番83萬改稱民,只要原住民歸順漢化者,就視為漢人。當時漢化者83萬,不漢化者尚有近百萬



1897年馬關條約中國人退去令屆滿時,台灣人口當在254萬人以上,但僅6,456人回中國,足見台灣人之中,真正屬於閩客血統者的確很少。但日人以台灣人所操口音及自報資料為依據,把原住的籍貫改為福建或廣東,進一步弄亂台灣人的血統記錄。



2.其他理由



番民不肯漢化者徭役重徭役,番人更重,10倍於閩客。雍正2年「藍鼎元與吳觀察論治台事宜書」說,「土番頑蠢無知;鳳山以下,諸羅以上多愚昧渾噩,有上古遺意。然皆供辦車輛,策應兵役,以及差徭絡繹,走遞公文,勞苦較民十倍」。



荷蘭駐台最後一任長官揆一所寫,「被忽視的台灣」中有所記載。他說,當時除婦孺外,台灣有漢人壯丁2萬5千人(含渡海的打工者)。鄭成功入台帶來的官兵大部分是男性,但當時平埔加高山族至少有60萬人



明鄭滅亡4萬2千人遣回中國,清聖祖實錄及東華錄皆有記載。閩客被趕回中國,故滿清的台灣戶口所記不管是民或是番,都是「番」



後來康熙27年至乾隆21年開放移民,從文獻得知,直到雍正初年,閩客有配偶者才一千多,其中配偶屬番的還不知有多少。雍正十年開放閩客回閩粵攜眷,直到乾隆初年停止。之後又開放兩次,乾隆26年停止。前兩次,來台眷屬僅有三萬人左右,包括父母兄弟妻子兒女。第三次(1761年止)則僅兩百多人。眷屬來台遽減,顯見當時的台灣已非淘金之地。而接來的眷屬當中,女性必然是少數,這是移墾社會必然的現象,估計在六千至八千人之間。
舊 2014-11-06, 11:56 AM #21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Valkyrie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