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權中*
|
引用:
作者plut0
日本時代台灣人口統計
內地人 13萬人
熟蕃 321萬人 (平埔族)
生蕃 12萬2人
外國人 1萬7千人
|
不就另一種謊言
事實上~日本人當時就是把 在台漢人及平埔族都歸類在一起
引用:
戶口調查與本島人的分類
臺灣因殖民地緣故,所以在調查設計與規範上增置了「種族系統」,
並貫徹在戶籍資料簿與各種人口統計分類上。
不過,檢閱人口資料上的種族一詞,無論是概念或應用都相當廣義、隨機與彈性。
1905-1931年間,包括戶口簿與國勢調查中使用的分類──
內地人(含朝鮮人)、本島人(普通行政區的漢人﹝福建、廣東、其他﹞、熟番)、生番人(番地)、外國人,
其內容即包含了:日本人╱臺灣人之別、國籍別、普通行政區╱番地別,
及福╱廣的祖籍別,漢人╱熟番的人群別等;分類基準與層級相當混淆。
至昭和7年(1932年),總督府出版的官方統計報告,種族系統的最上層改變為:
內地人、朝鮮人、本島人、中華民國人、其他外國人;
此時,不但朝鮮人自內地人分離出來,生番也不再獨立成項,一併納入本島人;
而本島人之下,仍繼續維持漢、番或福、廣等較次級的分類。
昭和10年(1935年),戶口規則再度調整,
但當年施行的國勢調查仍維持舊有形式(內地人、本島人、朝鮮人、中華民國人、其他外國人的分類),
不過本島人之下的分類,調整為「福建系、廣東系、其他漢人、平埔族、高砂族」,
而未如戶籍簿將種族欄全部取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