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問一個問題, 不提日本治台歷史, "剛好"日本把台灣從蠻荒帶入現代的"關鍵時期"及"方法", 也完全忽略, 造成台灣人不知道為何台灣長得"這個樣子".
台灣鐵路為何分山線海線? 征露丸是指?
中國不是說, 國可亡, 史不可亡, 怎麼就要消滅別人的歷史, 好完成中國自己的"霸業".
日本戰敗後, 中華民國其實不只"託管"台灣, 其實也有"受委託", 派部隊"託管"越南, 不同的民族性, 讓台灣到現在都處於無國家狀態.
http://home.gamer.com.tw/creationDetail.php?sn=2220546
1945年日軍投降後,蔣介石代表盟軍接收越南北部,同時間南部則由英軍負責接管。
那時蔣介石派遣雲南盧漢二十萬大軍進入越南首都河內。當時佔領河內的
盧漢軍軍紀不佳,譬如經常在民間霸王餐、坐霸王車。此外,蔣介石還要求
越南應給付大筆黃金和盧漢軍在越南的所需軍糧。由於當時越南全國正處於戰爭狀況
且碰到大飢荒,很多人根本連基本三餐都有問題。越南革命領袖胡志明為
應付蔣介石的蠻橫要求,只好下令全國人民斷食及變賣家產以籌措糧食、黃金,
因此而有數百萬人餓死於當年的天災人禍。
胡志明眼見蔣介石的軍隊在越南胡亂非為,且深怕蔣介石軍隊佔領越南後將藉口
“自古以來越南是中國的一部份”而持續統治越南。因而胡志明採取文化和政治
二方面的策略以應對。在文化上,終止漢字及法文在越南的使用,改推行
越南羅馬字為全國的唯一正式語言文字。在政治上,私下和法國談條件,
表示如果法國能運用國際影響力逼迫蔣介石從越南撤軍,越南將同意加入法蘭西聯邦。
後來胡志明和法國於1946年3月6日簽定條約;這就是近代史上有名的「六三協定」。
當年胡志明和法國簽定「六三協定」被許多不知情的人民罵為賣國賊。
誰知胡志明出此策乃為緩兵之計,意在逼迫蔣介石撤軍,
並趁法國軍隊尚未捲土而來之際準備游擊隊以對抗法軍。
最後,蔣介石在法國的介入下才不甘願地撤出越南。
以上這段蔣軍佔領越南的史實也被編入越南高中教科書,
也因此蔣介石(越南文Tuong Gioi Thach)的惡名在越南家喻戶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