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
作者P&W
神經連結多不等於更聰明,嬰兒剛出生的時候,神經的連結是很繁亂的,之後的學習才確定了哪些神經連結必須保留,哪些神經連結必須切斷,簡單來說有點類似在洗PCB的線路與貼SMT,貼的好智力一飛沖天,貼不好發生錯誤就有可能產生顛癇症,所以跟神經連結數量有正面關係,卻沒有直接關係,但跟連結的方式有直接關係.........
另外大腦的大小原本就不代表更聰明,就單單以人類來說,同樣的腦袋智力就有極大落差,所以大腦的大小固然與智力應該有正面關係,卻無直接關係,重點還是在於基因發展,有無發展出這種區域以供學習∼
人腦的發展是有時間性的,根據科學家研究,人腦在6個月到一歲半期間,就是在編程的高峰期,在這段時間裡面,人腦會依據周遭的刺激,來決定腦袋要多複雜,經過適當刺激的嬰兒,確實較同齡的小朋友更加優秀,另一個反面教材則是狼女,狼女從以前就生活在狼群,錯過了這段時間的刺激,...
|
動物的聰明程度除了腦的大小,還得看身體重量及頭部集中化程度,參考腦化指數......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4...%8C%87%E6%95%B0
人類的腦化指數是所有哺乳類中最高,且可能已經逼近物理極限,科學家探討可能的大腦強化方法,發現可能只會造成反效果,除非人類腦神經機制能整個從物理基礎砍掉重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