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不說廢五金汙染有多少,但是回收業者現金真的滿滿。當初為了想檢測買的合金加工原料成分是否OK,問了可以馬上測金屬成分的機器,一台超過五十萬,買不起。問了廠商說都是誰在買,說都是金屬回收業者為主,因為一車一車進,要付現,所以要馬上知道成分。可見回收真的好賺。
之前聽美國公共電台訪問美國回收業者,他們都是利用第三世界國家便宜人力,加上廢五金搭船從洛杉磯到中國的運費比到芝加哥還便宜(別懷疑,回頭船就是便宜),加上科技還不夠進步,人可以分離的可回收比例比機器分離高太多了,所以汙染最多的是人工分離部分(就跟拆船一樣),不過這部分在台灣有利可圖嗎?分離完之後的純化應該(做得到)汙染少很多,不過沒看過報導,不知實際是如何?
http://www.npr.org/templates/transc...oryId=244984351
說實在的,我們用這麼多電子產品(燈管、燈泡都算),也沒什麼資格批評回收業汙染,因為我們都是加害人,就跟我們吹著冷氣在批評核電廠跟核廢料一樣。多發展回收科技減少汙染才是幫到忙,現在這個情況下,回收實在是沒有很好的解決之道。跟最近的廢油無利可圖(生質柴油)跟無處可去(地下工廠不敢收)的情況類似。難道以鄰為壑大家就會心安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