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佐鳥かなこ
Major Member
 
佐鳥かなこ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un 2014
文章: 144
八、完成圖與測試

  由於是第一次做開蓋和使用液態金屬,筆者本來已經做好了CPU爆炸(X)無法開機的心理準備,不過又一次奇蹟般地直接就能開機了(撒小花)

  目前目測是能降低燒機溫度10~20度,把顯卡的甜甜圈溫度壓在4字頭。
  在筆者跑測試的這段時間內,就請各位欣賞她的美照囉=]

  (點擊查看大圖)

  
  側面

  
  正側面

  
  背側面

  
  背面

  
  正面


[size=12pt]溫度測試[/size]
[hr]

  這次改造成不成功就在這裡見真章,以下使用OCCT 4.4.0、Furmark 1.13分別對CPU以及顯示卡做燒機測試。
  CPU超頻時皆預先通過半小時AMD Overdrive CPU超頻穩定性測試,顯示卡不超頻。

  因APU之核心溫度監控僅能取得參考值,CPU溫度分別記錄主機板與核心溫度。
  經過穩定測試,手邊這孩子可以在核心電壓1.2V時穩跑4.1GHz或是[email protected],因此便記錄此一溫度。

測試環境:
  室溫26度;所有風扇Full On
  關閉AMD電源控制;Windows電源設置於高效能模式

OCCT CPU燒機測試
  

  燒機30分鐘,其中開始與結束各待機5分鐘,實際燒機時間20分鐘。
  記錄待機溫度、燒機時最高溫/最低溫以及平均燒機溫度。

Furmark 1080P標準測試
  

  使用標準1080P benchmark設定,記錄燒機結束時溫度。

AMD Overdrive CPU超頻穩定性測試
  

  CPU超頻燒機前皆通過AMD Overdrive 30分鐘穩定性測試。

對照組:

  本次對照組為銀欣SG02 U3版機殼,測試時側板移除,置於桌底。
  同樣使用Larkooler iskywater 520水冷系統,只水冷CPU,散熱膏皆為MX-4

  

  


  A10-6800K [email protected] 燒機測試
  

  CPU測溫:待機:53度;燒機:高溫82度/低溫76度/均溫80度

  
  主機板測溫:待機:34.5度;燒機:高溫49度/低溫36.7度/均溫45.7度

  A10-6800K [email protected] 燒機測試
  
  CPU測溫:待機:58度;燒機:高溫115度/低溫99度/均溫109度

  
  主機板測溫:待機:35度;燒機:高溫61度/低溫38度/均溫58度
  
  MSI R9-270X Gaming 默頻燒機測試
  
  待機:45度;燒機:73度

  Twin Frozr的壓制力其實已經非常到位。

實驗組:

  實驗組為Define R4,單一水路同時冷卻CPU與顯示卡。
  水冷頭為TD-02水冷頭、Larkooler WB VGA30,幫浦450L/H+250L/H,雙240mm水冷排。
  散熱膏為Coollaboratory Liquid Ultra以及MX-4,CPU經過表面拋光。
  測試時關閉側板、打開前面板,放置於桌面。

  A10-6800K [email protected] 燒機測試
  
  CPU測溫:待機:48度;燒機:高溫70度/低溫58度/均溫65度

  
  主機板測溫:待機:31度;燒機:高溫40度/低溫33.4度/均溫38.4度
  

  A10-6800K [email protected] 燒機測試
  
  CPU測溫:待機:53度;燒機:高溫88.5度/低溫75度/均溫83度

  
  主機板測溫:待機:31.4度;燒機:高溫47.2度/低溫37.2度/均溫44.5度

  MSI R9-270X Gaming 默頻燒機測試
  
  待機:32度;燒機:44度

成效:

  從核心溫度來看,本次改裝成功降低4.1GHz時的燒機溫度15度,4.7GHz時26度,是由於此參考值較為敏感之故。
  比較可靠的主機板溫度上,4.1GHz時燒機降了7.3度、待機降低3.5度;4.7GHz時,燒機降低13.5度、待機降低3.6度。
  
  顯示卡方面,待機溫度下降13度,燒機溫度則非常誇張地下降了近30度。

  非常令人滿意=]

  

同場加映:A10-6800K [email protected] 燒機測試

  改裝後的意外收穫,可以跑上5GHz,看來之前或許是因為過熱才上不去的也說不定。
  不過跑起來不是很穩定,為了避免出狀況,以下只燒了10分鐘讓各位做為參考。


  
  CPU測溫:待機:60度;燒機:高溫116度/低溫110度/均溫112度

  
  主機板測溫:待機:33.5度;燒機:高溫55度/低溫39度/均溫度53.8度


結語:


  終於可以免於APU那詭異的核心溫度數據所苦了!
  雖然說本來就是個參考值、不要在意就好了,不過再怎麼說看到溫度動不動跳上百度都不是件令人愉快的事情。
  
  開蓋的魅力和效益都相當驚為天人,而且技術難度也並不高,如果稍微下點功夫的話也不至於會失去保固。
  可以理解為什麼超頻玩家這麼推崇開蓋,光是更換散熱膏就能瞬間讓溫度下降兩位數呢。
  
  不過另一方面,上蓋的打磨就不是很順利了。
  手工的話不平整的情況想必是會更嚴重,不太敢那麼做;
  也有想過要不要去附近借砂輪機或是磨砂機來試試看,但畢竟還是太費工夫。

  由於這次不是單獨測試,不太好分辨兩種CPU加工各自產生的影響,但結果All right就好=D
  
  至於機殼方面,Define R4就安裝上雖然不是非常親切的機殼,
  但是安裝完成後相當堅實穩重,其靜音設計也能很有效的軟化風扇的風切聲。

  這次對她進行了不少改裝來將水冷設備給安放進去,這都是由於Define R4預留的加工空間才辦得到的。
  就筆者個人的觀點來說,全塔型的機殼至少要能容納兩副240mm水冷排才稱職,這方面就給她打個及格點吧。

  謝謝各位的閱讀,有緣再會=]



Special Thanks
  
  

  最後,對本次英勇犧牲的兩位散步龍君至上最高的敬意。
舊 2014-09-06, 06:48 AM #10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佐鳥かなこ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