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佐鳥かなこ
Major Member
 
佐鳥かなこ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un 2014
文章: 144
七、水冷管路安裝

  所有前置工作都完成了,然後就是管路安裝囉!

  

  

  元件配置。

  

  大概把背部的線材層次整理出來好配合管路。

  

  出水頭需要使用止水膠帶來做防漏,筆者的習慣是只做出水頭的部分。

  有人會連螺紋也做止水處理,不過那主要是O環的工作,有疑慮的話就更新接頭上的O環吧。

  另外,如果使用的是快速出水接頭(如圖左,由出水頭及鎖套兩部分構成),也比較不建議加套止水膠帶,因為快速接頭的鎖套都設計得很緊,加上止水膠的話容易鎖不上去。

  

  本次使用的零件中包含了非正規水冷零件的黃銅接頭,由於工藝精度不同,就額外加強了防漏,並做好在必要時施打矽利康來止水的準備。

  

  設備全數就位後,開始進行安裝管路前的丈量工作。

  

  使用園藝剪刀進行裁管,再用小剪刀修整。

  

  安裝前,先把管夾或是快速接頭的鎖套套上,才不會接上出水頭後才發現管夾不知道在哪裡(笑

  
  

  水管安裝時,如遇到要調整彎曲度時,可以用熱水溫熱彎曲處、再固定到需要的曲度。

  而在將管線套進出水頭時,同樣也可以將切口泡進熱水軟化,會比較好安裝。此時筆者的做法是只浸泡最前端的一小段,以避免殘留過多水氣或是整段水管軟化反而造成安裝困難。

  安裝水管時,除了需要進行繞管的部分之外,建議先連接好個個設備的管路再進行安裝,以減低對插槽和零件的負擔。

  

  記憶體的水冷管從上方的電源線開孔走背線由側面繞出。

  在上蓋使用液態金屬的方式與先前相同,先框出防滲漏範圍,然後從核心晶片位置開始向外把液態金屬掃均勻。

  

  因為液態金屬比較不會自己填滿不同材料間的縫隙,上蓋也薄薄地抹上一層,然後盡可能垂直地安裝、來避免外漏。

  同樣地,這邊不能旋轉扭動水冷頭、或者過度施力,垂直地平平壓上去就好了。

  

  

  顯卡的晶片比較小,只需要0.2ml的Liquid Ultra就夠了,周圍一樣用MX-4防溢出。

  然後將機殼倒置,平放安裝WB VGA 30顯卡水冷頭,由後方透過出水檔板拉出管線。

  

  最短的出水距離位在水箱和正面TD-02的冷排之間,只有8公分。
  溫熱水管來稍微增加其曲度好順利安裝、避免折管。

  

  機殼背部的管線以束線帶固定在風扇沖孔上,降低對背面IO的干擾、維持美觀。

  背面使用的接頭就是剛才提到的快速接頭,這種接頭雖然在安裝上較不費勁,不過有個使用上需要注意的小問題。

  由於快接使用旋轉鎖套來使管路和出水頭旋緊,在旋緊到最後時,鎖套和水管間的摩擦力會讓水管多向旋緊方向轉動半圈,有可能因此折管或是無法安裝。

  以筆者使用的快速接頭而言,快速接頭約會額外將水管沿旋緊方向多轉半圈,需要預先將管子做反轉再鎖上鎖套。

  

  用對接的方式將頂部注水孔鎖上。

  

  水冷管佈線完成,水路方向順利按照預定。DVD水箱→P450→記憶體水道→CPU冷頭→顯示卡冷頭→Larkooler冷排→BY50水箱(+測溫探針)→TD02冷排→DVD水箱。

  但是相比計畫放棄了L型轉接頭的使用,因為空間夠大,單純用繞管的方式連接各個元件比較安全。


整線

  良好的整線工作除了讓機殼內看起來更乾淨美觀,也有助於機殼內部對流。這次雖然沒有使用漂亮的全套模組線,但還是不能因此放棄治療,盡量做到符合理想。

  

  筆者認為,整線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將所有的線材分出層次。依照粗細、使用別、路徑,將線材分出前後,才能找出該將哪些線材固定在哪裡、和誰綁在一起。

  

  準備的工具除了機殼附的黑色束線帶之外,還有一條挖出來的自黏式束線帶、兩條自黏式分線束帶、一些透明3M電話線夾,還有自黏式的束線帶固定貼(沒有用到)。

  

  繞了幾圈、大概確定了走線的方式… … 不過那團大4pin接頭還是讓筆者很頭大,真的很難藏。最後是將它分成U字形,好不容易弄得稍微能看一點。

  

  背部走線完成!
  走法非常依賴把線材穿到正面來拉直&減少長度。

  至此,我們終於將她組裝完成了。
  經過最後的上水測試,就能見到她運轉的樣子囉!


上水

  水冷系統在安裝完管路之後,必須先經過滲漏測試確保沒有漏液之處,才能將主機過電開機,以免使設備損壞。

  

  但如何把沒通電空空如也的水路填滿、並測試系統的耐壓性呢?
  方法就是只讓幫浦通電,把水打進系統之後讓他循環幾個小時到一天的時間。

  

  為此,我們需要在不接上主機板電源的狀況下啟動電源供應器。
  只要利用電線讓24pin的第4、第6個pin口短路,就能啟動電源了。

  

  如果擔心接錯或隨便找線來用會有問題的話,也可以使用市面上上販售的跳線接頭(NT25-)。

  

  因為這次使用的是模組化電源,此處直接將24pin和提供給幫浦的4pin供電之外的電源線都做移除。

  

  在開始將水打入之前,先將水箱填滿。
  初期加水量必須要確定幫浦內部都浸滿水、幫浦的進水口也都抽得到水,這樣才能避免幫浦空轉燒壞。

  筆者個人的習慣是預先填得越滿越好,以免稍後運作時補水不及造成幫浦空轉。

  以下是上水時的影片:

  [YOUTUBE]3g-WDTPti44[/YOUTUBE]

  一共使用了一瓶半的Gigabyte 600cc水冷液,系統容量約1公升。
  空機時水溫顯示為31度,除了室溫真的很熱之外我想測溫計也有點誤差,所以在測溫探針露在外頭的部分上面補了點矽利康與外部隔絕順便防漏。

  

  

  

  在不太放心的出水口包上衛生紙好方便觀察漏水現象,放著跑睡覺去,早上出門後再讓她試跑個半天。如果鎖點滲漏只要鎖緊就好,不過水管滲漏的話就要全部下水重新接一次了。

  幸運的是,沒有任何地方發生漏水,順利地一發完成!
舊 2014-09-06, 06:41 AM #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佐鳥かなこ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