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試組裝
機殼除了標準的銅柱之外也有附送這個手鎖具,方便手轉或使用一般的螺絲起子安裝銅柱。
機殼內空間支援由ITX、M-ATX到ATX大小的主機板,8+1個可重複使用的擋板。
圖中使用的ITX主機板讓機殼內留下了大量的空餘空間,不過稍後它們都是有用的=D
底部裝設電源以及額外風扇處安裝了抽換式的長型濾網,旁邊是橡膠防震音響腳座。
筆者使用的雖然是銀欣的SFX小型模組化電源,不過搭配附有的轉換擋板就可以順利安裝在標準ATX電源孔位上。
舊有的模組化線材是ITX規格,所以不夠長的部份則更換了較長的電源線並搭配一條主機板4pin延長線。
利用背部空間安裝
Intel 520 SSD,並從正面鎖固。主機板較大的話就需要在安裝主機板前先固定囉!
前面提到
Define R4的前風扇位空間不足以安裝240mm冷排,因此稍後筆者要介紹如何移除擋在前方的硬碟架好騰出空間。
將前面板由底部拆除後,就能看到固定底部硬碟架的兩顆螺絲,我們將之連同底部的四顆固定螺絲都拆下,就能將硬碟架移除。
顯得礙事的穩定支架也可以透過移除上蓋進行拆卸。
當然,因為筆者還有三個傳統硬碟要做安裝,這個硬碟架還是要使用的。
免工具式硬碟抽取架上已經預先墊好了防震膠片,只要使用內附的長螺絲進行固定即可。
為了進一步降低零組件間的縫隙以減少雜音,使用者也可以將抽取架直接鎖固在硬碟架上,。
硬碟安裝上使用了連續硬碟座專用的Sata電源延長線以及90度Sata線,將整個多餘線材都隱藏在硬碟架後方。
值得讚賞的是,不論是螺絲的規格還是各種固定孔位的孔距,
Define R4都提供了相當高的統一性。
這個硬碟架的鎖孔剛好與12公分風扇相同,因此可以完美地剛好安裝在這個額外的風扇位上。
顯卡安裝完成以後,機殼內的空間使用就初步確定了。
至此開始進入水冷系統的規劃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