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佐鳥かなこ
Major Member
 
佐鳥かなこ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un 2014
文章: 144
【Define R4改裝】最近府城流行開蓋、拋光、液態金屬:靜音機殼水冷全武行

Define R4靜音機殼水冷改裝全武行

一、前言

  自從年初CPU燒壞之後,用了一年的迷你機殼:ML-05B也就隨之退休,整頓了一番準備做點升級。
  最近的作品要求資源越來越高,原本的半高版7750也開始不敷需求,又遲遲不見750ti的半高版在台上市,於是便�**吨F一張二手的270X Gaming

  但是長久以來困擾筆者的APU核心溫度問題卻還是懸而未解。
  看著I家用戶一個接著一個地投身開核,手邊也有獲贈的液態金屬,便想也來嘗試一下吧!

  前幾個月筆者一直打算找台緊湊點的M-ATX機殼來做MOD,甚至連都畫好了,不過後來也實在沒有心力再與這種小殼作戰... ...

  雖然主板不過是個ITX小板,但半夜醒來蒹葭裡忽見伊人,就手滑了一台全塔機殼(喂

  

  筆者個人的大機殼選購習慣除了要白色、簡潔之外,就是得要有足夠的相容性和可玩性。
  看到Define R4的時候雖覺得她的原生支援性不太理想,卻很快就發現了許多有趣的蹊蹺。
  既方便做側透改裝,也可以透過MOD來安裝特殊規格的水冷排,寬達2.5公分的背部走線空間甚至能用來讓4分水冷管通過,相當推薦給有興趣的Moder們弄一咖來玩玩OvO!

  提到水冷或許會給人安靜的印象,不過自從我玩起水冷後電腦裡的風扇完全不減反增。
  手邊兩顆FQ121全速運轉時更是有如戰鬥機掠過頭頂,這類靜音機殼能否有效壓抑噪音,也讓人相當期待。
  
  貨送到時,用慣了ITX和MATX機殼的筆者真的被Define R4的碩大體積嚇了一跳。不過在幾次組裝水冷主機後手邊也堆積了不少水冷零件,放著生灰塵也頗為可惜,現在這孩子總能把他們都用上了吧?
  
  本次改裝的重點雖然是CPU的散熱處理,以下筆者還是就實際作業時的順序來記錄。
  對於安裝過程沒什麼興趣的話就直接跳到後半部吧=]

  

目次:
  前言
  零組件介紹
  試組裝
  水冷設計
  機殼MOD
  CPU開蓋、拋光、液態金屬
  水冷管路安裝
  上水
  測試

二、零組件介紹
  
  主要零組件多是從現任的電腦上轉移過來的,除了機殼以外都是既有的物件。
  主機以A10-6800K搭配270X,水冷組件則是利用Larkooler iSkywater以及銀欣TD02拆解後的零件做搭配。



  散熱膏使用的是Artic MX-4以及Coolaboratory liquid ultra液態金屬。



  APU :AMD A10-6800K
  MB  :ASRock FM2A85X-ITX
  RAM :Kingston HyperX 1600 4GB*2
  VGA :MSI R9 270X Gaming 2GB
  SSD :Intel 520 series 120GB
  HDD :HGST 500GB 2.5'
       WD Black 1TB
       Seagate 2TB
  PSU :Silverstone ST45SF-G
  CASE:DEFINE R4 Arctic White
  散熱器 :SilverStone Tundra TD02
       Larkooler iSkywater 520



  本次改裝使用到的工具,電動起子機、園藝用剪刀(用於裁切水冷管)、萬力(開蓋時固定CPU)、牧田4分電鑽(機殼MOD)、單面刀片(開蓋)、電磨(MOD、拋光),以及使用電動工具時的防護用品。


DEFINE R4 Arctic White

  本次改裝的對象是由瑞典的Fractal出品的Define R4靜音機殼,支援ATX主機板、風扇高17公分,價位則在2800左右。左下角的雪花標示是不是讓人想到另一個機殼品牌呢,裝在一起真的非常搭唷(笑



  機殼內已經預先配置了兩個14公分靜音風扇,支援多達8個3.5吋硬碟、2個背部2.5吋鎖點。所有的風扇孔都有濾網或靜音綿覆蓋,可以視需求加裝風扇或維持靜音效果。



  說明書和一張告訴你遇到商品有瑕疵時該如何處理的紅單放在一起。雖然沒有問題產品才是最好的,但這麼做算是滿窩心的,不然已經遇到東西壞了還要翻說明書上那螞蟻大小的字找聯絡方式實在會讓人很嘔。



  機殼正面是右開式的門片,兩側有進風口、正面同樣鋪設有厚實的吸音棉。I/O部分則提供USB3和USB2各兩個。





  掀開門片後是兩個[s]可以用來安裝水箱的[/s]5.25吋空間,重複式面板、以及按壓開啟的風扇架。
  旁邊的開關可以控制風扇的電壓,機殼提供3個3pin接頭透過前板控速,大4pin供電。





  輕按兩側就能打開面板、抽換風扇和濾網。前方的風扇架是用卡扣的方式固定,經過實測就算安裝厚冷排也不會搖動,使用起來既方便又穩固。這個抽取設計真的滿方便的,雖然DEFINE R4的前面板也可以整個拆下來,但是有了這個設計幾乎不需要刻意去拆卸前面板了。

  正面的風扇架支援兩個14或12公分風扇的安裝,也有預留讓水冷排安裝的可調式鎖點,雖然被硬碟架擋著空間不足而無法安裝冷排,不過稍後筆者將介紹在這個位置安裝冷排的方法。



  兩側側板以四個非常牢固(|||)的手鎖螺絲固定,筆者還是動用了起子機才成功轉下來... ... 該說真不愧是北歐規格嗎?
  這邊也可以看到下方支援7個PCI擴充槽、以及一個側面風扇控制背板的鎖點。



  0.8mm的側板搭配整片吸音棉,非常沉重,感覺整個機殼的重量都在上面了。



  側面和頂部的風扇孔位預先安裝的是塑膠板和1.5公分厚的綿墊以及不織布。



  機殼的配件包放在硬碟架底下。



  搭配整齊劃一的黑化螺絲,以及12個厚橡膠防震墊。



  打開側板之後,第一個看到的就是一整排的可拆式硬碟架,可以安裝8個3.5吋硬碟,當然也支援2.5吋的安裝。



  擰下兩個手鎖螺絲後可以拆下上方的硬碟架,讓顯卡的支援性從29公分提高到43公分... ... 呃,雖然沒有那種東西,不過用不到的時候卸下來自然可以讓機殼內的氣流更順暢。



  翻到背面,主機板位置當然有預留方便拆裝風扇的空間。線材部分也已經預先幫使用者作了基本整理。



  這就是前面提到的風扇控速座和供電(1分3)。



  在主機板背部則有兩個2.5吋鎖點,可以用來安裝SSD。不過必須要使用直式的SATA線和SATA電源,也要在主機板安放之前先從正面鎖好。



  Design Define R4的背部走線空間寬達2.5公分,24pin電源線也能輕鬆通過。除了剛好拿來安裝2.5吋硬碟之外,甚至可以讓3、4分水冷管從後方走背線喔!



  改裝對象的介紹到這裡,由於主機剛上完水還在測試,接下來的部分將在這兩天補齊。

  以下是預告:

  試組裝

  

  機殼MOD

  

  CPU開蓋、拋光、液態金屬


  

  

  

  對不起,先來去睡了QxO
     
      
舊 2014-08-24, 11:53 PM #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佐鳥かなこ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