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applebread
Major Member
 
applebread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Feb 2006
文章: 240
引用:
作者小書僮
其實進明星學校的優點不止於你說的

當你看到旁邊那個智商超過150,身形因為跳級年紀輕而較矮小的傢伙,
當老師在說明一個幾何空間概念,你聽的一頭霧水但他卻聽得興致盎然時,
當你發現即使天份這麼厲害的傢伙也仍然兢兢業業於知識課業時
你會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真正意思
更會知道自己有多不足,在那種環境下平凡人才更有督促自己的動力。

跟著蜜蜂走可採到蜂蜜
跟著蒼蠅走可能只能碰到大便

唉,當初大家在談平衡區域差異,區域差異平衡時又吵均質化問題
但在明星國中消失後,台灣教育並沒有因為均質化而破滅啊
反而國際頂尖的人才一個一個冒頭,一個一個在國際獲得肯定

為什麼我不會說天才影響凡人的例子呢,因為你沒有那個啟發
即便愛因思坦坐在那種人旁邊也只會酸他「只懂物理」「訓練有素的狗」不是嗎
啟發是在家庭教育開始的

為什麼教師的兒女,教授的兒女,作家的兒女,學習成就都不算太差
因為他們的父母在塑造家庭環境時,就已經有濃厚的學習氣氛
商人家庭學不來,還能靠錢創造
沒錢又沒程度的家長,除了逼也沒有別得辦法
因為他們無法,或不願承擔這樣的家庭教育責任

有趣的是,就連過去高等教育的人
也過著跟那些沒錢又沒程度的家長一樣的家庭生活
這些高等教育的家長,把知識換算成金錢與分數,然後對著孩子逼逼逼
孩子不會因為分數的高低獲得啟發,而是對知識濃厚的興趣獲得啟發
但高等教育家長聽不懂,因為他們是用競爭思維的方式來獲得社會成就
但這套早已經過去了,沒用了,現代教育理論已多次證明了,他們還死抓不放
那你孩子爛真的干我屁事,反正講了也不聽
自己高等教育家長好棒棒嘛,那麼厲害帶回去自己教好不好

引用:
作者FLYFLY
提供一個觀點,這裡先假設還在古早之前的聯考上高中/大學的世代,
假設國中階段的小孩是家長親自用逼的逼出好的聯考成績,且要求孩子去上
以考上前段大學為唯一目標教育導向的"三年制高中普通科"的話,
若考上建中/北一女,因為進入學校的學生,
過去國中三年的"生活體驗""應該"不會"差異太大",
而且同學們的課業/智育水平也"不會"差太多,
校園中,同學們程度差不多/或者都很強,自然學生心理會有需要跟上的競爭心態,
於是大部份狀況下家長一般而言比較可以"放心"讓孩子自發去學習,
不需要再像國中時期那樣,家長親自花心思下去逼孩子唸書,
接下來這三年家長可以輕鬆許多。
如果國中三年死逼活逼,結果進入了所謂非明星學校的高中普通科,
因為學校沒人逼課業(假設學校也不刻意分班的話),
也沒有可以互相在課業/智育上競爭的...

這就是過去傳統教育思維啊,小學盯一下國中逼一下,高中上建中就輕鬆,大學有國立就更穩
但現在即便台大畢業,也有工作穩的保證嗎
何況很多人是上大學了整個學習能力退化速度比高中還多
不否認現在台灣還是有以讀書為志願,而不是以好找工作為志願讀大學
但以工作為志願硬讀,即便揧到大學出關了,進了社會找到好工作
這個人的學習成就將會一落千里,然後死領著薪水抱怨社會
但學習是終身一輩子的啊,哪有學歷領完拍拍屁股跟學習這件事說再見的
大家太喜歡在大學碩博一次學完,一次到位,一次搞定
然後,不用再前進了,不用再學習了,因為我學的是最好了,最棒了
但社會會變啊,環境會變啊,技術會變啊,哪有出社會就不再學習這回事
真正的學習反而是從出校門後開始,但台灣怎麼把學生教成出了校門就不再學習了?
抱歉這真的不能怪學校,因為太多家庭教育已經建立了這樣的榜樣
__________________
舊 2014-08-07, 10:28 PM #2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applebread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