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season
請問有人知道"非時間電價"跟"時間電價",的差別嗎?
單月破500度的,好像用時間電價比較便宜,可是台電怎可能會這麼好心算便宜
有人研究過嗎?
|
台電當然沒那麼好心...
時間電價 主要是為了 分散用電時間 才定出來的
每天的用電有分 尖峰 及 半尖峰、離峰期...等等的時段~每個時段的費率不同
尖峰是最貴~離峰最便宜
而基載發電不可能為了配合尖峰、離峰...每天開開關關
所以才用 時間電價 的方式~鼓勵用戶在 離峰期 用電
離峰期的電沒人用的話...如果沒用其它儲能設施存起來~就是浪費掉了
引用:
作者x1013 PRO
在台灣
任何要先繳費再興建的政策或設施
根本不可能
這跟是不是照妖鏡沒啥關係
這是台灣人的人性
|
設施 已經有了~這你根本上的認知已經錯誤了
現在要把這些 設施 的成本確實的反應給 口頭上 說要消費的消費者
結果這些消費者反口說不要
這不是照妖鏡~那是什麼?
引用:
作者qwerty
這個方案規劃的不好,政府推動一個政策到底是為了打民眾的臉還是真的想做事?
比較好的做法是讓民眾參與投資計劃,而且要可以見到成長性的方案。例如投資一台風力發電機或是社區太陽能板或是熱回收或是汽電共生等等的方案,並且民眾可以以某種方式或程度或隨時間增加擁有設備所有權或是電力配額或是折扣之類的作法。
一般民眾本來就不富裕,想也知道有幾個人會想丟錢在看不到回收的東西?那不如走回當年捐金塊珠寶首飾現金救國家的老路算了,口號還可以喊得更煽情一點。
反應不熱烈,其實真相是有資金的人不願意投資,不是民眾不願意投資。有錢人滿腦子都是賺錢,當然不會笨笨的把錢亂丟,連他們都看得出來沒搞頭所以不願意了,奢望普通人去做只是一廂情願的想法。
要民眾參與,就要作成小錢也能投資,然後可以看得到回報的作法,才是正確的方式,即使回報不如投資多,就是總歸你還是要付出較多...
|
如果真的「多數民意是支持」的話
這個政策只會強迫台灣的能源發展往綠能的方向發展
但如果只有「極少數民意支持,但卻欺騙別人說這是多數民意」
那這政策只會變成打臉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