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Mozohung
Junior Member
 
Mozohung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Apr 2014
文章: 716
大約二十年前,我剛剛小升級,原本我用 Denon DCD-600+NAD 3020加Celestion 3.那時我和同事都很喜歡調音,擺位和改迼房間.我們借了Gryphon 的消磁器,還有一顆12吋超低音.結果回去反複聽,感覺一點改善也沒有,也沒有加強低音的能量.而且音場也沒有更好.我就作罷了.從此不再花錢買器材,轉向購買CD,偶爾買一兩張LP珍藏.現在我的唱片大約也有一兩千張的量了.

我回顧這段歷史,我發現幾個事實:

1.我的聽力有一點問題.因為工作關係,我長時間在大型馬達,壓縮機旁邊工作.晚上睡覺,窗型冷氣機的噪音也很大.尤其我都開風量最大.所以有一些低頻段我幾乎聽不見,我用雨果發燒碟播頻率測試,大約10000HZ以上的頻段,我也聽不到.其他的沒有麼問題.

2.有的人可能較敏感,有的人無感.或者對某些特性較有感覺.像我的手對溫度較沒有感覺,也就是比較不怕燙,用我的手摸發燒的頭,我感覺不出來.所以我必須用溫度計,像我之前就用溫度計放在散熱片量測,房間的電源插座用三用電表量電壓,看它的變動.

3.一般我們聽的音樂,除了電子合成樂,大都不會有極高和極低頻.所以有些喇叭,頻率響應範圍不是很寬廣,但是聲音聽起來感覺很有音樂味,很耐聽,聽的時候很想隨著音樂的節奏打拍子,很想隨著它的旋律哼唱.聽完以後,腦海裡還會重現它的樂段.大槪這就是我認為的音樂性.

4.因為喇叭的個性不同,有的隨意搭配都可以,有的很挑.錄音的方式或 後製,幾乎就決定了它的聲音.用更好的器材,也不會讓它變得更好聽.我覺得要聽器材的個性,最簡單的就是聽無伴奏小提琴.有的器材沒有什麼調味,很清淡,有的就是會加料,但有的加得恰到好處,這種可能比較多人喜歡.我的前輩用Dynaudio Consequence,他說他有些唱片會聽不下去.因為沒什麼甜味.我猜它是比較沒有修飾.我自己有一對JBL監聽喇叭,我覺得很銳利,聽不了幾分鐘,我就聽不下去了,可能我的口味不合,無關對錯.
舊 2014-06-13, 01:51 PM #4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Mozohung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