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
作者FlyAngel
我感覺不管是哪國兵推台海兩岸包括台灣自己兵推,
都很有視一同的機乎台灣完敗,不然就是台灣用離譜的戰術險勝。
難道都没人覺得很奇怪?
我認為這是一種戰術或戰略,
可能真的有特别的國際戰略或某種國際政治的目的存在。
扮豬吃老虎這種事情五千年以來真的太多了,
示敵以弱攻敵不備??
這背後絕對不是表面上看的這麼簡單。
|
在中國大陸經濟崛起之前,不算核彈這個變因,中華民國的軍力,尤其是海空軍,可遠勝中國大陸...當時的兵推結果可都是倒過來,共軍因無法取得台灣海峽的制空與制海權,所以無力犯台。
然後很巧合的,在大約1992年,兩岸開始走向不同的道路,中國大陸在鄧小平南巡定調下,決定深化經濟改革,「空談誤國、實幹興邦」為核心概念。中華民國則宣布修改刑法100條,從此後開啟了無限言論自由的時代。
但台灣的經濟力在大家都能嘴砲的「民主內戰」內耗下不斷衰落,相反的,老共那邊「改革開放」大成功,躍居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兩岸的軍備實力也在經濟實力的差異下,開始出現大逆轉,軍備實力不只武器,連戰術戰法的進步,台灣也開始遠遠落後中國大陸了...
如果有去深入了解台灣的軍事實力,會發現除了武器很弱,戰術戰法更弱,就以聯兵作戰來說,三軍就各打各的,有退役將領說出問題(以下節錄,
資料來源 ):
1.國軍上下都不讀準則教範,更不要說修編合用的聯戰準則,就算有翻譯好的範本,也束之高閣,所以盡搞些無知又無意義的場面。
2.國防部迄今不能澄明聯戰任務行動要項應如何羅列,如何選取,演習不寫計畫,盡以固安作戰計畫充數,攻擊軍行動不理會其扮演角色,盲衝蠻幹,但知竭盡所能求勝,即使不合理甚至荒唐也在所不惜。
3.聯戰任務訓練管理資訊系統購置至今降近十年,迄今仍閑置角落,既浪費公帑又無能呈現國軍聯戰戰力。更不要說有效管理了。
4.演習每以前瞻兵力投入戰局,這些兵力究竟是戰略階層兵力還是戰術階層兵力都不予釐清,更不要說其戰效估算、運用特性與限制認知,阿帕奇直升機耗損就是這麼回事。
5.聯戰指揮機制和演習指揮機制大相庭徑,而指揮機制又和指、管、通、情、監、偵體系貫連不良,造成戰情斷、亂、誤、失,所以常常敵人以在近岸登陸而不自知。
6演習過程中每次作戰會議,照說都是重要節點,無奈無論參二(情報)、參三(作戰)、參一、四、五,都照本宣科,不知所云,主席明知有敝也無可奈何,更不要說盲然無知點頭頻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