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morris2
請問你 BLOG 的 link 在哪裡 ?
|
我的簽名檔就是囉
引用:
作者oversky.
祝令堂手術順利。
請問這地基是預定蓋多高的房子?
|
一樓 , 磚牆總高大約3米那邊。
引用:
作者skyang
跟東澳的sydney 又不一樣,雪梨這邊很多房子底下的倉庫,是泥土地面,根本沒有地基
|
我老闆也曾經虧過我幸好不是在雪梨開挖, 要不然我一定會發瘋
因為我之前常常搞破壞, 都需要三次開挖來修補,
沙地比起泥土來說, 好挖上十倍
引用:
作者隨風浮雲
雨水本來就不應該進入下水道系統,因為會對後續污水生物處理系統造成重大的負擔。
澳洲很早就在推水資源回收,所以中水(Reclaimed water)、雨水、灰水(Greywater)…等的水回收系統,在澳洲都是很普遍的系統,反觀台灣因為水費太便宜,除非政府強制要求,不然願意投資設備的人太少了。
|
感謝指教, 我還真的不知道雨水需要跟下水道分開
引用:
作者AndyCandy
牆下緣有一圈footing,那就是基礎。
|
沒錯, footing 會在 Slab 通出來大概15公分左右..
疊磚就會從那個範圍開始疊起。
引用:
作者akiralee
看建築物的重量,再評估當地地質狀況(材質,密度,地下水...等)。
然後決定地基型式及深度。
簡單原則是建物越高(通常越重),通常就要開挖越深(土壤承載力越大)。
|
基礎的要求不外乎
天時(四季氣候常態)
地利(是沙是土? 有沒有地震)
與人和(當地國家法規)

,
以上為胡扯
基礎形式的話, 我曾經聽過流言蜚語是成本考量占的比重最重..
這我就不太曉得了, 這方面還是要請教專業科系的, 畢竟我只是個小工而已。
以西澳來說, 一般住宅房子向網友上述, 幾乎都是橫向發展 ,
以重量承載比來算 (公斤/立方公尺), 天然土地已是足夠安穩的地基,
也不需要打樁或者換土,
在開發的時候也已經經過滾輪機紮實地滾過了, 所以也不必再另外去槌土
基本上是屬於自然地基型, 不必再另外做地基了。
引用:
作者AndyCandy
那是DA & CC,發展許可制。
|
我真的不知道DA&CC是什麼意思
我對於這個還滿好奇的, 我曾經上過
西澳規劃局網站,
試著去了解看看他們到底是怎麼跑流程跟程序,
可惜英文不好還是沒辦法理解
引用:
作者oldgame
(看起來比大型工程簡單太多了,easy等級) 
|
半桶師來這都會變老師傅, 這是真的
很多工的"阿縮米"根本太大了,
我剛來的時候還真的不習慣
---
最後抱歉沒有回應全部網友的文章, 各位的文章我全部都有看到
也謝謝各位的祝福, 我姊目前給我的消息是,
甲狀腺長腫瘤, 因為有鈣化現象, 醫生判定70%為惡性
下個月初動刀作移除, 有可能切除部分, 也可能切除全部
假設切除全部就必須吃藥到回去..
看後續醫學報告怎麼說, 動刀風險評估狀況目前我也還不知道
我今天已經跟老闆商量月底可能需要回台,
我老闆說他會準備好一切叫我不用擔心,
真的需要回去隨時讓他知道,他會解決剩下的事情。
真的很感謝各位的祝福。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