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Raziel
Elite Member
 
Raziel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Dec 2006
您的住址: Taipei
文章: 8,344
引用:
作者a40131213
今天與朋友閒聊,當然也少不了社會時事。

現在的社會是(半個亂世),這是小弟與朋友算共同認知吧。

聊到所謂的教育,到底指的是,教會孩子、下一代種種的知識,最要緊的當然是種種資本社會下的賺錢本事啦.........


可是有一點爭論的是,所謂的人格健全發展、與心靈質感(比如同理心、悲天憫人、五倫八德.......諸如此類),到底算不算教育的一環?


若算,是社會、還是家庭該發揮作用?


若不算,這一區塊又該如何學習?自我摸索?

習得知識與人格發展 兩個都是教育的重點, 不過關鍵期是在不同時期

人格發展的基礎在小時候, 當然成長的過程也都很重要, 古語說 三歲看大、五歲看老

小朋友很多價值觀與人格面向, 在小時候就抵定大部分, 所以幼教與家庭教育很關鍵.

目前的研究多半認為小孩子八歲前就建立起基礎架構, 這時期之前做是事半功倍.

而小孩子的學習很簡單, 他體會過的, 就有機會能做出來, 常做變成習慣, 習慣養成性格.

所以你要小孩子有的素質, 就是家長自己要先有, 你無法期望一個刻薄暴怒的父母能養出

同理寬容的小孩, 這也是為甚麼很多人說當了父母是另一段自我成長的開始. 因為小孩子

就是一面鏡子, 它不會聽你講甚麼, 更會看你怎麼做.

小孩子總會長大, 如果家長不在身邊時, 成長就要靠他自己來. 多閱讀會是一種好習慣,

透過閱讀與作者交流, 可持續收潛移默化的效果, 這也是我跟內人從小培養小朋友自己

看書的習慣, 兒子不到四歲, 但他可以靜靜坐著翻童書一小時不用人盯, 是因為全家人

常常在看書, 他自己會養成習慣.


我自己並不認為現今的學校教育有抓到人格教育的重點, 大多是填鴨教育, 只看成績,

但寄住我們家念小二的姪女, 我們從來沒有要求過她的功課, 但是他從寄住前落後很多,

到這學期當班長, 我們幫忙調整她最多的部分是她的態度, 觀念. 她知道自己要負責任,

自然會把功課預習複習好, 她對念書有興趣, 願意去理解, 自然成績不會差, 最關鍵的是

她學習起來很開心, 沒有壓力, 課業表現自然容易正常, 我們也很輕鬆. 逼小孩子念書

對小孩子來說完全是本末倒置行不通的方法.


尤其現在知識垂手可得, 網路一秒鐘可找到的資料, 讓你背三天也背不起來, 傳統背誦

記憶類的"知識" 以後都會降級成 可被搜尋到的"資料", 反而是 理解 體會 創意 思考

這種能力 會比死背強記要重要百倍. 讓小孩子保持對世界的好奇心與面對能力, 會比她

數學考幾分, 英文會幾個單字有意義得多.
     
      
舊 2014-06-01, 04:06 AM #1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Raziel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