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dabochi
這些能源的對環境的影響沒有核能明顯 但是相對的也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判明有何問題
其他的 如潮汐 地熱 則根本稱不上成熟 距離進入商用領域還很遙遠 當然就別提什麼影響了
|
潮汐與地熱的應用當然還有改進的空間,
但技術本身都早已有一定的成熟度與實用性了,
兩著都有不少已進入商轉的電廠,
能不能採用主要還是這兩種電力來源在使用的環境條件上限制較大,
潮汐能開發條件一般至少要潮差達6公尺以上加上特定的地型才比較適合,
以台灣的條件較沒適當地點開發,台灣最大潮差是在馬祖約7公尺。
潮汐的商轉例子最有名的是核電大國法國在1967年完工運轉的郎斯潮汐電站,
平均潮差8公尺,最大潮差達13.4公尺的郎斯潮汐電站,
總裝置容量240MW,年發電量5.4億度,也是原本世界最大的潮汐電廠,
http://en.wikipedia.org/wiki/Rance_Tidal_Power_Station
不過現在世界最大的潮汐電廠稱號已被韓國在2011年完工運轉的始華湖潮汐電廠拿下,
韓國的始華湖潮汐電廠總裝置容量254MW,年發電量5.5億度
http://en.wikipedia.org/wiki/Sihwa_...l_Power_Station
http://big5.taiwan.cn/jm/gjjj/20121...126_3390711.htm
至於地熱的商轉例子比較多人知道就不需多說了,
100%電力都來自再生能源的冰島有30%電力來源是地熱;
菲律賓的地熱發電也不少人有聽過吧
引用:
作者acura1203
水力發電是最好的,加上台灣的充沛年雨量.
真可惜台灣縱深短, 留不住天上掉下來的禮物.
如果我沒記錯,水力發電還是所有發電方式中升降載反應最快的 (有錯請指正),
最適合搭配 風力/太陽能發電.
|
我印象中水力的升降載反應確實是比火力快的,
但水力在調度的"調節量"上比較會有限制,
水庫型因本身還有供水的考量除了雨季才會有較多調度空間,
抽畜型的調度彈性較大但使用量也必需考慮到,
水力除了本身可以拿來當做調度使用,
另外也可以是替火力爭取反應時間的緩衝角色
另外,找到一遍對台灣這幾年開始使用風與光的分析統計文章,
"看見台電風力與太陽能發電",
看來是退休的台電調度人員所做,有興趣可以看看,
台電本身應該也有在分析與學習對這兩種電力來源的調度技術
http://gordoncheng.wordpress.com/20...99%BC%E9%9B%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