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gular Member
|
引用:
作者Crazynut
嗯,我的期末論文也是寫的變態心理學,虐殺小動物的確是具有某種傾向的徵兆。
問題是,這個研究有用嗎?我換個方式說,有誰拿來用了嗎?
事後,不意外,你總是會在事情發生之後才會知道犯人有過這樣的成長歷史。
在家庭、學校、師長、親友一致地隱忍之下(對這種措施我先不予置評),你怎麼知道有沒有更多的案例隱藏著將會成為一顆不定時炸彈呢?
或者我們換個角度想,你怎麼知道有沒有一定比率的,具有非常軌行為的青少年,日後卻不知為何走回常軌,終生不再成為可疑的炸彈呢?
這也是心理學上一個吊詭的現象,各家各派都有不同的看法,讀的愈多愈是感到難以定義,何為"常軌"?何為"非常軌"?
當然我不否認,極端的案例很容易達成共識,然而一點一點的移動,你不可避免的一定會進入灰色地帶。而劃下明確的界線,在法律上是近乎不可能的任務。缺乏法理上的依據,所有的...
|
[YOUTUBE]hYiz3Hw40Ho[/YOUTUBE]
心理學有沒有用
研判上
除了當事者透露的訊息夠不夠明確與強烈
判讀者的專業度,敏感度也很重要
前面有網友說過
小朋友看到一些打打殺殺的遊戲或電視畫面
也跟著說想殺人
家長就立刻帶去心理輔導
或許沒輔導,小孩子長大也不會殺人
但至少家長有警覺性,有交給專業的人員處理矯正
先打了預防針
社會事件常常這樣
自殺也好,殺人也好
事情一發生,家人通常都是感到驚訝不可置信
然後就會說:多久之前我還跟他(吃飯,聊天...),看起來很正常
很諷刺的
通常是最親近的人最容易疏忽
關於鄭嫌我這2天一直看了所有報導
其實他最近透露出的異常訊息還滿多的
可以看我貼的影片
如果沒有透露訊息,教官也不會察覺
但教官這個角色要心理輔導,真的太難了
能了解出什麼??
一個非心理專業人員很難深入當事者的內心
東海大學又是用多大的資源與時間去輔導??
嫌犯又剛好沒朋友,無法深談...
一值被壓抑著沒疏發
最後
這個案例
就這樣爆發了!
真他媽的完全超出大家想像的比例原則!
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