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rainwens
領角鴞的話,這裡有篇文章
http://e-info.org.tw/node/57888
雖然能在都市生活,但不易築巢,繁衍仍存在風險。
石虎從牠會獵食人類所飼養的雞隻來看,表示也不太避人居,
只是因為常造成居民財產損失,被視為害獸而設陷阱捕捉。
用鳥仔踏濫捕伯勞鳥的事,從30年前就聽過,結果到現在事件仍層出不窮
石虎有個問題就是,很多人補牠不是為了吃或賣,而是阻止牠傷害家禽,
屬於被動的情況,常常要等到確定抓到並補殺後才能罰,光是在雞舍旁設陷阱很難開罰,
改善效果不大,再加上沒查到的黑數,開罰一次就不知道已經傷亡幾隻。
|
其實前面也提到如同石虎和領角鴞都不避人居, 這才是關鍵, 不是所有生物環境敏感度都高到一開發就滅絕, 適度給予能夠生存的環境即可. 您引用的文章也提到 "每年各地都會傳出許多幼鳥意外落巢受傷甚至死亡事件發生,間接成為限制領角鴞在都市裡繁衍的生存障礙。" 可以看出領角鴞和人共存甚至繁衍都不是問題, 問題是要多培育適合這些生物生存的樹林環境即可. 而重點是, 把大冠鷲(環境敏感性強)這種吃蛇 (環境敏感性強) 的物種, 和石虎領角鴞這種在人群聚落處也能夠生存的物種寫在一起, 一起包裝來反對開發, 甚為奇怪, 也凸顯蘋果等媒體的不專業.
鳥仔踏或者獵捕灰面鷲的數量相較於30年前已經是少之又少了, 巡邏宣導開罰仍是必要的手法.
現在是人與老天與生物爭地, 以保育環境和對物種不造成傷害下完成開發才是優先考量. 能不開發的環境當然要儘量保存, 但是公說公有理(當地人的生計, 交通等等), 婆說婆有理 (生態環境的顧及), 我不是決策者或者直接利益相關者, 不便置喙, 這幾篇文章發表都是在於不要把石虎, 領角鴞拉來當擋箭牌, 他們不是"一開發就會滅絕"的環境敏感性動物. 要說保育食蟹獴, 大冠鷲, 金線蛙金絲蛇等等那就合理, 這幾種生物不是開發後種植綠地池塘等就能保育的. 同時也讓大家了解他們的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