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說的謬論是指後面一段
要讓上位的把權/錢下放是有可能,但要能證明其價值
張忠謀/施振榮都給過機會,嚴凱泰早期也不是弄得一身泥
之前不也討論過施崇棠CES的破英文還有肢體語言,好歹是ASUS當家我們是啥東西
就算我們一般家庭好了,上一輩要把錢跟事業放給下一代都會擔心能不能守成,而不是希望再突破
至於日本被韓國比下我想還是資源重複還有市場針對性
韓國跟日本財閥都很相似,只是韓國的各自專注在某一領域,雖然旗下各行業都相互競爭
日本企業的產品尤其是電子消耗品方面,太在乎日本本土市場,而韓國是全球市場當目標
至於台灣........先問問大家對"財團"的觀感吧,那些搞房地產的跟特許經營的爛財團就不討論
比如說電子業整併或者全力支持裕隆好了,其實黃字部份有部份答案
很多事情在台灣都是初一十五不一樣,大政府小政府隨時自己打臉爽就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