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Member
|
前面提到F-5E服務時間問題
我找了一下資料
中華民國F-5E/F換裝
1973年2月9日,中華民國政府與美國政府簽訂了一份協議-
由航空工業發展中心(AIDC)在諾斯洛普公司的授權之下生產100架F-5E戰機。
這項定名為虎安(Peace Tiger)的生產計畫一直持續進行到1980年代中期,
截至最後的虎安6號計畫為止,一共生產了242架單座的F-5E與66架雙座的F-5F,
佔全球生產量約1/4,是全球最大的使用國。
1974年10月30日,第一架出廠的F-5E(虎安1號,
美軍序號74-0958/本軍序號5101)離線出廠,機體塗裝初為東南亞叢林迷彩,
為慶祝當時總統蔣中正的88歲生日命名為中正,而非沿用原廠所賦予的虎II。
12月1日,臺南第一聯隊(443聯隊)成為第一個換裝F-5E/F戰機的單位,
同時成立「嵩山換裝訓練小組」,作為培訓種子教官的班隊,並成立炸射訓練班。
12月6日,第一架F-5E(5101),由航發中心試飛官甯德輝中校首飛成功。
12月28日,F-5E(5101)飛交台南第一聯隊(443聯隊)第九中隊服役。
1975年6月2日,臺南第一聯隊的第1、3及9中隊開始換裝,
分別接收總數48架F-5E戰機,成為中華民國空軍第一個成軍的F-5E作戰單位。
1976年8月16日,桃園第五聯隊開始換裝
1977年11月,第一批100架F-5E戰機生產完畢。
1978年1月16日,嘉義第四聯隊(455聯隊)第21、22及23中隊分別進駐
臺南基地「嵩訓小組」,歷時約3年完成F-5E換裝。
1979年美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為補償拒絕出售F-4E戰機給台灣,
追加F-5E/F的生產數量。
第一架F-5F(虎安3號,中華民國空軍序號5351)出廠,
另14架C構型F-5E出廠。
1982年4月,臺東志航基地的第七聯隊(737聯隊)所屬第44、45及46中隊
進行F-5E/F換裝。
1984年737聯隊46中隊接手臺南「炸射班」任務,除了專精訓練外,
還成為假想敵中隊,負責模擬中共空軍戰術。
1986年7月1日,花蓮第八聯隊(828聯隊)的第14、15及16中隊,
成為全空軍最後一個換裝F-5E/F的單位,而16中隊當時仍繼續操作F-5A/B。
12月9日,最後一架F-5F(5342)出廠。
最久的服役約40年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