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gular Member
|
我是樓主,想不到發文不到24小時就有那麼踴躍的回應,每一篇我都看了,感謝大家的意見。
從大家的回應來看,大致上我看到了這幾種建議吧:
1.對政治冷感一點,國家政策不是我一個人能決定的,政策怎麼走對個人影響不大。
2.親情比政治重要,對家人多一點包容。
3.瞭解與自己不同的人為何會這樣主張。
4.勇敢與家人理性辯論。
5.選擇逃避,例如:搬住去住、把事情拿去外面做...。
我今天也一直在思考著這些問題,一開始初步的想法是覺得,要能包容與自己堅定的信念相左的立場,要做的就是先深入瞭解與對方在想什麼吧。我自己是研究生,大概也有過這樣的經驗,就是原本乍看之下荒誕不經的論點,其實深入研究之後發現,問題並不是當初自己所想的那麼簡單、膚淺,雖然有些論點看完了之後自己還是不能認同,但充分了解之後就會發現,它們並非胡鬧,所以瞭解之後,也不會對它們那麼厭惡了。
但是接著我仔細想想,其實我並不是真的那麼不能包容異己,我在臉書上有些朋友對這次學運的立場跟我不同,他們也常在貼一些我不會想點進去看的東西,但我不會因此想取消追蹤他們,他們轉貼的東西,我滑過去就算了。我覺得,我家人會讓我生氣的點在於,每次聽到他們的言談,他們根本不是就議題本身在討論(比如服貿對臺灣的利弊、學生佔領立法院或行政院是否正當),而是直接預設他們不喜歡的那一方就在胡鬧亂搞,於是言談之中便充滿了情緒性的字眼、嘲諷式的語氣在酸那些他們不認同,但我十分認同的理念。
聽到他們在酸,一方面,我覺得他們在講那些話的同時,好像也是在嘲諷我一樣,所以我會覺得很不舒服;另一方面,我也覺得他們很悲哀,資訊來源永遠就是同一份報紙、同一個新聞台,只聽信一方的說詞就在那大放厥詞,為什麼不去看看別人怎麼說?唉,不過這樣講我自己也覺得有點心虛,人本來就喜好選擇性的接收自己喜歡的論點(確認偏誤),換做是我,要我去看那些跟我立場相對的新聞台,我大概看不到五分鐘就會想砸電視了。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