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ster Member
|
這段時間,晚上打開電視轉台都是報同樣的新聞,或是談話性節目都討論相同議題,常聽到說哪些"孩子們"(指的是大學生)
一般來說,應該有二十幾,研究生可能接近三十或是年過三十,何其有幸還被灌上孩子的稱號,意思是孩子做了什麼事,即使太超過仍然可以被接受或是體諒?
早前看李小龍傳,好奇查了一下資料,他去世時才32,相信年紀不會比現在被稱孩子的一群年長多少
李小龍18到美國留學,20開武館授徒,22左右到美國加州國際空手道大賽做表演嘉賓,YOUTUBE可以找到哪段黑白影片,就是他用二指做伏地挺身動作,以及表演高速度出手,對方根本沒法回應..
二十幾的時候,美國華人武術界因不滿他把中國功夫傳授給老外,推派代表向他挑戰,輸了就不得再把功夫傳老外,結果李小龍戰勝了
我在想如果在哪個年代,這班食古不化的華人武術界人士,認為李小龍只不過是孩子,不必跟他計較,是幸還是不幸?
據李小龍的妻子回憶說,他當時花了一些時間才把哪個代表打倒,李小龍原先的想法是應該一兩分鐘就把對手K.O.,而且事後還有喘的現象
這次的比武,讓他驚覺自己的體能不足,回去後除了武學的研究,就是大大加強體能訓練
這個故事,倘若對方把他當成孩子看待,不跟他計較,一代宗師自以為是,進步的空間可能更慢
先父早婚,二十四結婚生子,早早出來社會打滾,也是跟現在的大學生年紀差不多,可是在他哪個年代,從來沒有被認為或是稱他為孩子,做了什麼都要負責
現在年長的一輩很愛稱年輕人為"孩子",這是對他好還是害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