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26週三晚上,反服貿活動立法院周圍逛三圈,個人有感:
第一時間的感覺就是:
非常臺灣在地特色的、低年齡層的(20歲上下)、非常自主且自制性的、政治議題活動嘉年華。
值得老外來見識,或許老外觀點,學運/民運不是都應該會有"大量"的流血衝突嗎?
就像烏克蘭的民運那樣的狀態,怎麼臺灣的學運看起來像在"辦活動"!?
然後就是,整個逛三圈的過程,我只拍了一個主要畫面。
前幾天有位網友在討論區貼了個他想要在活動現場張貼的文字宣傳小海報"服貿過後",
先把初始草稿內容貼上討論區,詢問網友有沒有什麼可以修改的部分,
我把我個人熟悉的其中幾個議題的關鍵詞彙,提出修改詞彙的建議,
然後今天我到現場了,發現到路兩邊的圍牆,真的有其中一段的一堆圖文小海報中,
出現了原本在網路討論區出現的草稿,而且,我建議的修改詞彙居然真的改進去了!!!
這是我個人人生第一次體驗到,陌生網友居然真的採納了我的建議,我的建議是有用的,
而且還真的做出來且貼出來,我真的很有感受,這一定要拍下來紀錄。
別人的原子筆塗鴉就請暫時先無視。
如同之前網友所提的,兩條路,三個主要演講點,其中一個演講點剛好輪到一個好像是
肌肉萎縮症患者,分享身心障礙者弱勢族群在面臨服貿過後的可能困境,
我還停下來蹲下來聽了一段。
這次學運的立法院場外的場子,我覺得適合高中∼大學的"通識課程""戶外講堂",
有機會都來聽聽∼體驗一下,真的會有些收穫,可遇"不要求/不可求"的學運,
錯過這次就可能要再等24年了。
https://plus.google.com/photos/1090...71377360993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