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3. 我懂了,我們拼的是「幸福」,而不是「經濟」
我讀過詹宏志先生的一篇文章,他稱讚台灣愈來愈像歐洲,福利很好,充滿小確性。
那時我頗不以為然,我認識許多歐洲人,歐洲經濟慘到一塌糊塗,我認識一票西班牙的年輕人,他們在大陸領著很羞辱人的薪水,但是他們仍在爭取待在大陸,因為歐洲幾乎沒有就業機會。
但我回了台灣幾趟,我真心喜歡台北街頭,那種文藝氣息,浪漫的氣息確實像歐洲。香港朋友告訴我,你們台灣很喜歡講「幸福」,喜餅也講幸福,連車子的****都講幸福。我才意識到,其實台灣人要的確實不是「經濟」,而是「幸福」。
那有一點讓人費解,為什麼台灣人一天到晚說要「拼經濟」?但卻只是嘴上說說,根本就不想拼,一談到提高休假天數,民眾就開心死了。我的理解是,「抱怨政府不拼經濟」是一種幸福,
台灣的民主提供一個很好的機會可以肆無忌憚的抱怨。把我們沮喪和挫折輕易的推給政府,其實也是一種「幸福」。
拼經濟其實要付出的代價很多,許多民眾會很痛苦。那其實與「幸福」違背。
我在想,如果民眾要的是幸福,那麼其實就不該簽服貿了,因為服貿帶來的是經濟,你不能給民眾不想要的東西。政府也該明白,其實民眾只是「抱怨政府不拼經濟」,那是情緒出口,而不是要你真正去拼經濟。
|
歐盟簽的FTA還少嗎?
多了反而沒就業機會?
------------------------------------
newegg, sony等一些外商在台灣都有手機APP部門或相關業務
在外商的軟體部門工作的也有
外商也不會說是台灣軟體部門開發的
說台灣什麼都沒有也只是沒看到這一塊
同樣是台灣教育體系出來的
台商跟外商老闆的成品卻有很大的差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