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不要問
Master Member
 
不要問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Mar 2005
文章: 1,851
引用:
作者0960
沒有點怎樣...
不是有人早說過了... 光是經濟規模就壓死你了..
這不是陰謀, 是陽謀... 是理所當然的後果..
中國對香港, 也沒有陰謀, 只是把人口開放過去好好消費一翻...
就可以大大增加香港的收入... 問題是物價房價水平卻漲得更可怕...

開放不是解決問題辦法, 只有強化本身有相對優勢的產業..
保持技術上優勢才是對抗大經濟體併吞本土資金的手段..
而且還不能保證成功...

你去年早就知道了, 請問前年呢? 坦白說, 就算是2008年就開始談..
比起南韓對中國的進度, 恐怕還是快得多了...
再問: 台灣政府面對產業衝擊的實際方案為何? 請問政府有沒告訴大家?
你私底下知道政府打算怎做嗎? 九百多億的宣稱預算細部執行項目手段為何?

談正經的什麼叫經濟規模,只要我們夠團結它來到台灣那所謂的經濟規模會死很慘
餐飲的部份一點都不可怕,除了少數像川菜的還有那麼丁點吸引力
一但中國的餐飲業不能適應台灣口衛調整,上門都僅是嘗鮮而已
而印刷業更不是問題,台灣現在的最大問題是規模小,但我看這是一個機會
整合就行了不一定要自己當老闆,單一窗口接單分工分區供貨,對岸來沒辦法這樣做
一定有人必需休業必竟市場就這麼大,就算中國業者不來合併/消滅的情況一直存在
再說我們照樣可以集資往中國市場衝,雖然必須跟他們合資
假設台灣一群小工廠業者集資,有的只出資不出面,有的出資又出人,只要談好股份比例
那到中國去的可不是單一業者,而是一群會排版/製版/生產/業務的"狼群"
再加上台商的需求供應(自己人幫自己人),光是包裝盒市場就很大
其實對岸來獨資就算規模再大一點都不可怕,不跟它作生意擺平
怕的是兩種,一種是以合資入股的,比如說高資本的醫院還有車輛出租業還有運輸業
另一種是低價入市高薪搶人,所以我才會說"小米機來的.....沒買的掏寶買"

政府那900億要幹什麼我不知道也不能管,只是換是我那....我入資台灣人往中國市場衝
政府不能跟我們講採取不合作主義,因為不可以這樣幹(明講),只能說產業轉型提升技術
但我們可以這樣幹
我對服貿是看作一個機會,趁共黨說話還算數是能撈就撈點,存點本才活的下去跟他比氣長
因為台灣人手上那張選票很有用,就算他逼台灣跟它一統我可以選票說不要就不要
它們來不了多少人,就算是它們政府出錢讓它們來,別忘了台灣不是香港是要用飛的
在台灣的生活開銷就算比上海低一點,共黨也弄不了幾百萬人到台灣
開門做生意那有那麼簡單沒有穩賺這回事

老共如果還停留在江江澤民的時代,那種武力犯台的蠢事有可能會發生
但它依舊會用最有效的又不花錢的手段逼破台灣低頭,高薪搶人擊垮台灣企業太簡單了
把台灣人困死讓台灣人窮途寥倒試驗台灣人的骨氣,會比來台灣投資更省錢
犯不著用派人來台灣用投資的手段,在這邊高薪搶人作內需 是有幾個屁股可以賠
有利可圖生意人才會來,當然一定會有政治意圖強烈的混進來
混進來不可怕,只怕台灣有人再搶當辜顯榮,這臭名我還不一定要安在馬英九身上
他現在做的是"罵名"就跟核4一樣,這是一種承擔的問題,台灣的經濟真的沒得選
經濟鎖國不是好事,誰也影響不了我們的選票,這是我的想法
至於你們這樣會聲會影說他怎樣那是你們的自由,不過別再用那骨灰罈了
我爸講的我都不一定聽,你們我想也是差不多,不同時代的人會有不同選擇
__________________

History doesn’t repeat itself, but it does rhyme
暫離.....
舊 2014-03-25, 02:22 PM #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不要問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