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Earstorm-2
兄台, 你或許有去過北美但可能誤解他們最普通人民的生活, 他們活得好好的.
因為北美政府知道要保障人口基數族群的權益跟他們生活的條件, 知道這是國家根本.
不想說明太多, 只簡單總結你錯了.
|
我倒想請問一下, 台灣人過得比美國人糟嗎(以一般人來說)?
為甚麼在媒體上看到的給人感覺就是台灣人快過不下去了?
如果對現況不滿, 加強自己競爭力不是很正常的反應嗎?
事實上, 我相信多數的台灣人過得都是自己認為安安穩穩的小日子.
只是對未來沒有確定感, 這也是我認為必須提升自己競爭力, 體察周遭環境變化的原因.
我有一位朋友, 全家都是做木工裝潢的,
但幾年前因為裝潢案子變少了(現在大樓都有配合的裝潢包,也就是現況改變了),
結果家庭變成入不敷出的狀態, 這也是國家的責任嗎?
當身處的環境發生變化時, 不想辦法改變自己, 只想著別人伸手幫忙, 這不是很奇怪的想法?
我認為政府的確陷入過度追求 GDP 的迷思中,
也沒有提出一個適當限制財團過度壓榨勞工的政策,
這跟服貿, 競爭力其實沒太大的關係.
大家對服貿的不滿, 我想也有部分是這些原因的投射.
不把真正的需求想清楚, 只是單純的反服貿? 我不認為這會對現狀有甚麼幫助
服貿的條文我頗花了些時間去看, 我不認為那些東西在短期內會對台灣造成太大的影響
至於啥中小企業會活不下去甚麼的, 這是趨勢, 跟服貿無關!
那位製襪廠的老闆娘, 說甚麼大陸的競爭讓製襪業沒落, 這是事實,
但就算台灣/大陸沒簽定任何貿易協定, 台灣製襪業就能還魂嗎?
放大到紡織業/製造業來看, 能改變現狀嗎?
A Year Without "Made in China" 這本書, 大家可以看一看,
它能切實的讓你感受到中國大陸對全世界造成的影響.
我並不贊成對大陸過度的開放, 我也對台灣對大陸的經濟依存度感到不安
但這並不影響我注意身邊經濟環境的改變, 並對此做出些調整.
這是兩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