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Earstorm-2
*停權中*
 

加入日期: Dec 2006
文章: 944
引用:
作者jenzh
沒錯,年輕人是應該出來爭取權利。

但是既然我們的年輕人有這種精力去立法院,為什麼不能把這種精力去投資自己,在各行各業大顯身手。

早期有膽識、有能力,的年輕人到國外跑業務,接國外的訂單,然後把熱錢大把大把的賺進台灣。

然後一些留在台灣年輕人在各行各業大顯身手,大家都肯賺肯花,讓這些熱錢能在社會流動,這樣難怪乎台灣會有這種好的榮景。

但是台灣經歷了內鬥、內耗,政局的不穩,不重視年輕人年輕人的議題,,這些年輕人也越來越變得一灘死水了,對於自己的人生、對於自己的未來茫然。

全世界先進的國家,都很注重年輕人的議題,因為他們是未來社會、國家的支柱。

我們這些所謂的大人,對於年輕人的問題,是在他們困境時,扶他們一把,還是繼續落井下石。


既然你用業務舉例, 我就來告訴你一個殘酷的事實: 為什麼年輕一輩覺得沒有希望?

業務自己沒有任何選擇權的去接受公司安排的行程以及議價, 甚至有些沒有加班費的忙.
然後會英文的被要求額外第二種外語, 幾乎是沒時間精力學的狀態下, 且公司不讓上課!
刺激的來了, 所有的議價都是公司做主, 業務傳達, 但所有的"失敗"都要業務去承擔.
然後"意思上的"給所謂的業務獎金(跟年終放在一起比較好看)也有個所謂上限.

說明:
公司希望你進來前就會越多越好但不會太早講, 因為列入條件的話, 開薪太低.
但布希望你去上課因為會妨礙公司對你形成的安排也怕你變得更厲害而跳槽.
然而你做多少事, 其實公司對業務是有一定的天花板價格, 配額你佔的利潤比例.

是有些比較依重業務的公司, 譬如站上浣熊大, 只可惜他遇人不淑, 那個業務心態不好.

厲害的業務, 一定會離開; 留下來的業務, 肯定是走不了; 結果就是, 公司繼續不滿意.
舊 2014-03-24, 07:17 AM #17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Earstorm-2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