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gop
既然老闆認為自己是對的
身為老闆/主管 就該對員工提出自己的意見
指出不合理的地方加入自己的意見讓員工知道要占在公司的利益還是老闆的利益
是要肥老闆還是要肥公司
而不是為我認為.........可能會.....所以反對
所以我只看見反服貿 卻看不到反服貿的解決方案
既然學生選擇反對 那麼應該提出另一套可以自認為人民接受的方案讓執政黨跟對岸協商
而不是退案重審
民進黨有自己的政治利益跟算計 不然民進黨執政的縣市長跟在支那有開工廠的怎麼沒像兩岸直航一樣跳出來抗議 
|
不合理的地方不是早就很多人提過了?
如果你對這議題很關心
不可能沒看過吧?
再引用一次好了
1. 兩岸的貿易協議並未對等
台灣對於中國的開放承諾方面,限制甚少,反觀中國對台灣的開放承諾限制多多。台灣把許多重要的產業都開放,醫療、運輸、國防、教育等擁有極大自然獨佔利潤,且極具戰略意義的各個服務業都開給中國;反觀中國不但限制地域(福建廣東)、還限制執業資格(會計師必須符合中國會計資格)、限定金融商品種類(須符合中國官方認定的符合條件)、限定控股權(台灣控股比例不得高於50%)等。
2. 商業利益置於國家利益之上
在中國方面,他們把台灣設點都限定在福建廣東等海西地區,掌握台灣的陸海空運輸資源、掌握台灣通信資源、影響台灣教育走向,並且讓台灣的先進醫療服務提供給中國人民,使用我們的醫療資源,可說是極大的成功。而在台灣方面,把戰略相關行業拱手讓人,但在台灣垂涎的金融與商業服務業方面又受諸多限制,簡直賠了夫人又折兵。
3. 談判過程缺乏透明化
在談判過程中,國人均無從得知談判進度、談判內容、談判目標為何?產業調查是誰做的?誰來做溝通協調?誰來做決策?這些都是一堆問號。當簽訂協議時,台灣派代表出去談判,談判完成後簽訂,回頭拿回台灣讓國會進行包裹表決,若通過則生效。政府明明有「分批逐次並持續報告協議談判進度,並進行協調修改事項」的作法,卻用「包裹表決」這種一槌定生死的便宜行事方式。
簡單來說,服貿其實有點像核四,核能不一定有問題,但亂蓋的核四問題可就不小了;同理,自由貿易協定未必有問題,但亂談判亂簽的服貿問題可就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