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暴君
不囉唆..
就等著看看德國人的下一代是不是感謝他們的父母吧
|
http://jesse0606.pixnet.net/blog/post/40853563
核去核從德國篇
http://nuclear.udn.com/storypage.js...T_ID=1027&pno=0
富人賣電、窮人摸黑 用電貧窮兩世界
耶誕節前夕,法蘭克福耶誕市集萬頭攢動,熱鬧氣氛就像中國人過新年。但歡樂的耶誕節一過,全德國將有至少三十萬戶低收入戶將面臨斷電,生活陷入黑暗之境。
場景再轉到在德國南部以溫暖陽光著稱的弗萊堡郊區,一棟棟新穎住宅、商辦牆壁粉刷得五彩繽紛,太陽光照耀下,屋頂上太陽能板閃閃發亮,這些建築還有新穎名詞:「正能源屋」(即建築產生能源已超過其所使用),整個社區強調能源、環保兼顧美學。
弗萊堡創新協會CEO斯旺德(Hans-J?rg Schwander)自豪地說,屋主只要一次性投資,現在裝1KW太陽能板成本下降,只要2000歐元,一棟住宅能裝上4~6KW,發電不僅自己用,免繳再生能源附加費,省下電費,每月賣電還約有300歐元收入。
有人賣電賺錢,就得有人埋單。走進街道狹小凌亂的柏林諾易肯區,該區有較別區更高的失業率。社福團體「消費者及社服諮詢協會」特地在此區設立據點,隨著電價上漲,每月因被斷電到此尋求諮詢的人愈來愈多,電費諮詢員嬋克(Sibylle Zenker)說,她的辦公室每月接受約300件諮詢案件,其中有七成都是領救濟金的民眾。
該協會自二○○九年設立,針對被斷電的家戶提供電費諮詢,包括協助電費償還協商及節電諮詢等。嬋克說,自那一年起,德國繳不起電費的人突然大增。全德每年有三十萬戶面臨斷電,柏林就有兩萬戶。
德國推動能源轉向政策,民生電價高漲,對中低收入戶影響最大,近年來德國媒體更出現「用電貧窮」(electricity poverty)字眼。電費諮詢員吉耶納(Sven G?rtner)說,窮人用電量遠大於一般家庭,窮人多住在地下室,需要照明;窮人也沒有餘錢去購買節能設備,如省電冰箱和電視;窮人經常被迫在買節能燈泡和麵包之間做選擇,「節約能源立意甚佳,但要負擔得起才行得通」。
他進一步說,窮人住的都是很老的房子,新房子是中央系統,老房子是在個別房子各自設熱水器,用電量很大;德國救濟金是算人頭的,針對熱水,大人每月只有8歐元金額,算下來,每天只能用3分鐘,包括洗澡和洗碗;嬰兒更可憐,熱水補助金更少,只能洗澡39秒,「這怎麼夠用?不可能洗澡39秒!」所以,窮人家很容易就超支、欠電費。他認為,救濟金必須提高到每月25歐元熱水費用才夠。
除了熱水,他指出,救濟金中,對電費每月補助29歐元,換算成一年用電1200度,遠低於全國一人平均年用電量1700度。
「發展再生能源已導致社會問題,能源轉向所造成財產重分配,是將下層搬到上層。」國會議員菲舒(Axel E. Fischer)直言,「下層的人民,生活負擔加重,付更多的電費;上層有錢人則大量投資再生能源,去賺保證收購,賺更多的錢」。
他指出,高電價對某一階層的人,有切身影響,除了繳不起電費外,還有一群家庭在付完電費後,沒有餘錢再從事其他活動;他指出,全德國約有5~10%人口,約四百至八百萬人生活,直接或間接受到電價上漲的影響。
嬋克表示,人們對於能源轉向執行不滿意,導致高電價,當一度電由17歐分漲到28歐分,一般有工作、有收入的人還可以應付,生活還不致有問題;但對收入低的人,生活就要斤斤計較,對於沒工作的人,馬上會感受到生活有問題。「有錢人可以換冰箱、換洗衣機,是無法想像窮人會用這麼多電!」
吉耶納記得,十年前政府鼓勵再生能源,在家裡裝太陽能板,產能是2.5KW(千瓦),一度電以56歐分(折合新台幣約22元)高價收購,當時很多有錢人都跳下去投資,因為是長達20年保證收購,獲得暴利,而政治部門又沒有及時調整,導致電價快速上漲,由一般人民承受。
「德國義無反顧地擴張風力及太陽能發電已為人民帶來沉重負擔,其負擔往往不成比例地落在窮人身上,」德國經濟週刊副總編輯克魯瑞(Hennig Krumrey)評論,能源轉向讓窮人更處在劣勢。這就好比是,住小公寓的人經由電費繳交,間接補助那些屋頂裝有太陽能板的富有人家。
「德國能源轉向充滿著理想性,」菲舒表示,除了環保、供電穩定之外,「更重要的是,要人民負擔得起,這是永遠不能遺忘的。」
對於用電貧窮,截至目前止,德國政府僅提供節電的免費諮詢,以及到府評估如何節電,並未提出其他補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