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呂玲綺
同個時間點,中國第一大都市上海
家家戶戶還在用糞桶
挑糞這個行業還很盛行
日治時期,撲滅了鼠疫、天花、霍亂、瘧疾
之後因為對岸新住民大量移民
這些傳染病才又再復發
|
這位大姊,真抱歉前篇我只轉貼:當時台灣自來水普及率只有22%,近8成的人沒得用.
顯然你不知道,同時期的日本,在官方資料裡甚至比台灣還不如.
1840年德國 Justus von Liebig 首次發現植物所需的化學養分,是化學肥料的
開端...
你舉例上海在用糞桶,挑糞行業盛行.莫非你覺得1940年代的台北,台南,高雄...
等城市,已奢侈到全面使用沖水馬桶,不挑糞拖肥?
-------
以下又是人懶轉貼
題名: 「內地人的恥辱」-日治時期臺灣傷寒之討論與防治
作者: Chang, Chun-Fang 張純芳
描述: 歷史研究所
碩士
國立清華大學
日人治臺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政績之一是衛生建設與傳染病防遏,如鼠疫、霍亂與瘧疾,
都獲得良好的控制。
不過細就八大傳染病的流形狀況,會發現傷寒患者數到日治後期,較前期是不減反增,
而且長時間是在臺日本居民多過本島臺灣人,因此一度被當成「內地人的恥辱」看待。
不僅如此,傷寒流行多發生在衛生程度較高的城市,首都臺北尤其嚴重,住臺北內地人
的傷寒感染率,甚至一度還攀升到「世界第一」的位置。
綜觀日治五十年,傷寒防治之困難,以及日臺人種罹病率之懸殊,一直是日人關切但
卻不易回答的問題。
台灣醫界 2004,6月,第47卷第6期
甲午戰爭後臺灣割讓給日本,日本征台戰役時,日軍官兵罹患疾病 (尤其是瘧疾) 者
死亡慘重,患病者高達 26,094 人,病死者達 4,642 人,反而戰死者僅有 164 人。
這是引發日本統治臺灣時,致力建設臺灣公共衛生的主要動力
你以為日本人超疼惜台灣人喔,他是不得已的,他不想死啊
----------
轉貼..
多年來,台灣社會曾流傳著多種對當年國府軍隊十分貶抑的說法,說當年來台的國軍
軍紀是如何地不良、軍容是如何地破落、現代知識又是如何地貧乏。
傳言中,下船的國軍衣衫不整、背著做飯的大鍋,還拿著雨傘,令台民大失所望。
這些說法的貶抑性,最終凝結成一則關於水龍頭的故事
這個故事不僅在台灣流傳,甚至還有全球各地的各種版本:
譬如,老牌英國演員尤斯提諾夫在《小心!偏見》這本書裡,就提到二次戰後歐洲
的相同傳述 :「誰不記得家中老一輩敘述的故事呢?一九四五年俄羅斯紅軍在行進
中拆下水龍頭,將它往牆上隨處用力一插,以為這樣就有水汩汩流出。」
這是「文明」的英國人嘲笑「落後」的俄國人的版本。
又譬如,在一個以色列的傳道網頁上,則是如此敘述類似的故事:「一個以色列的
公益組織接待了一群來自西奈半島的阿拉伯貝都因游牧人,在送他們回家前向他們說
,他們可以把在這裡所看到的最喜愛的東西拿回家當紀念品。
沒料到這群貝都因牧民每個人都要了一個水龍頭,以為回到他們缺水的沙漠牧區後,
將水龍頭往哪裡一插就可以有水流出。」
這個故事講得義正辭嚴,用來說明教義的源遠流長,讀來毫無訕笑之意,但卻也用了
中東版的水龍頭故事,來說明「現代化」的以色列與「落後」的貝都因之間的強烈對比。
在台灣我還聽過原住民版本,這只是為了操弄而編造的故事,用來攻擊對手達成自己
的目的
你們到底要被這種無稽的故事蒙騙多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