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FLYFLY
那只能說每個人的喜好不同,看戲劇節目,我偏好北京話和英式英文
(主要是北京的捲舌音和英國腔會有那種所謂的戲劇效果),
現實中的日常對話,當然不需要那種戲劇效果,一般人溝通,
國語普通話和美式英文的那種調性就可以了。
幻想中的戲劇世界和現實生活是兩回事。
北京腔的那種捲舌音,會讓抑揚頓挫和「ㄓ、ㄔ、ㄕ」和「ㄗ、ㄘ、ㄙ」
這類的辨識更為清楚,也會讓觀眾,不用看字幕,
就大多數能聽得出來戲劇節目中的人在說些什麼。
以我個人遇到的情境來舉例,聽CD,當年我聽艾敬的 我的1997 ,
我沒看歌詞本,居然也順順的把整首歌聽完,並且知道她在唱什麼。
然後我聽國語普通話發音的周杰倫,不看歌詞本,真的不知道他在唱什麼。
這裡的發現是,樓主的"個人偏好"是屬於"不喜歡"北京腔捲舌音,如此而已。
而我的觀點則是認為,北京腔捲舌音,會讓抑揚頓挫和「...
|
捲舌音不會讓抑揚頓挫更清楚,實際上每一種語言都可以表現出來,「ㄓ、ㄔ、ㄕ」和「ㄗ、ㄘ、ㄙ」分得清楚是減少語言中的歧異,也就是可以表達正確的意思,但是語境(前後文)比起這個更重要。其實台語粵語甚至越南話的6 7 8 種聲調比起以北京音為基礎發展的國語或普通話還更能辨義,因為同音異義的字少太多了。
事實上台灣的國語跟中國的普通話發音在兩邊教育部的規定差不多,但是因為風土人情不同,聽起來就是不一樣。
中國北方地大人稀,氣候寒冷,生活艱苦講話自然得大聲點對方才聽得到,南方人多氣候好,糧食生產多,講話自然溫柔一點。
只是聽的習慣聽不習慣的問題罷了。 美國人聽英國人講話也覺得他們怪腔怪調,聽加拿大人講話也覺得他們很土。
還有您提到歌手的發音阿,也不一定啦,中國也有一堆唱歌讓人聽不懂的歌手。還有如果您跟北京人接觸過的話,很多人「ㄓ、ㄔ、ㄕ」和「ㄗ、ㄘ、ㄙ」一樣發的正確,也有抑揚頓挫,但是講話一樣糊在一起,根本聽不懂,跟周杰倫有拚,只是形式有點不一樣而已。
大陸電視劇得看是哪個電視台出品的,要求不同,有的會要求演員必須通過普通話水平測試(PUTONGHUA SHUIPING CESHI,簡稱 PSC)才能接戲,而有的你一樣得看字幕,光聽是聽不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