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voidacc001
Regular Member
 

加入日期: Jul 2008
文章: 77
引用:
作者孟夢
最近突然瘋迷天文相關的知識
於是想到木星貴為八大行星中的老大
直徑硬是比地球粗上至少十倍
那在和它"比鄰"的火星上看它
1.只是某個比較亮的光點
2.還是一顆較具體的圓球(雖可能非常之小)

後來google一下 火星與木星的距離是和地球距離的好幾倍
所以答案可能是1吧...

木星的巨大質量 . 阻止了原本處在主帶軌道上的原行星發育成行星
意即木-火間多跳過了一顆行星距離
所以和前一組的地-火距離相比 , 令人感覺突然多了幾倍

依公式 , 可得火星上看木星的角直徑平均約45" , 地球看木星則平均約39"
故答案是1沒錯

另外 , 月球的角直徑約半度 , 所以同位置的木星角直徑頂多20~21度
因此這幾張要不是有數位放大過 , 就是用望遠焦段來突顯主題
總之 , 在真實世界裡 , 木星不會像照片中這麼大佔滿半個天球的


引用:
作者Crazynut
我想可能有些憑空奇想和科學研究混雜在一起了吧。

印象中我看到的是:月球是太陽系裡所有行星-衛星比例中最大的。事實上有些科學家主張,應該將月球-地球視為雙子星。

雖然雙行星系還未有明確定義
但用一般以共同質心做來分辨是否為雙行星系統的觀點來看
目前的地-月共同質心在地球地殼內 , 故不是一個雙行星系統


引用:
作者Adsmt
生命會自己找到出路,我覺得光是沒有月球就會沒有生物,太過牽強.....

同意這個觀點
不該把地球殊異假說無限上綱
月球對維持生命生存的環境來說非常重要 , 但不一定是必要條件不可
只是高等生命的出現需要相對長時間的穩定環境
少了傾斜地軸, 潮汐 , 以及更多的隕石...等
確有可能推遲高等生命的發展進程


引用:
作者+新同學+
照片是依照地球月球的距離下去模擬的吧

要是木星土星這樣大的行星 這種距離下地球早被扯爛變成光環了

不會的 , 此種系統的洛希極限比你想像中小很多
低密度氣體行星的洛希極限 , 對地球這種高密度剛體行星而言 ,
通常會落在低密度氣體行星的半徑內

以公式計算的結果舉例 , 地球對於木星的洛希極限約59000KM , 這比木星半徑還短
也就是說 , 只要地球還保持著環繞木星 , 就永遠不可能落入木星的洛希極限以內


引用:
作者nawtequalizer
記得月球有一種說法是:
外星系的一個彗星還是小行星,在太陽系地球形成幾億年後時撞了地球,把地球撞一個大洞,彗星的破碎的碎片和地球的碎片四散出去,但被地球的引力吸住,但碎片彼此之間也有引力就逐漸形成一個小圓球,幾億年後能夠吸住的碎片集中之後就形成一個大圓球。就是現在的月球了

不是的 , 如果是不同軌道甚至系外星系的大型星子撞擊地球
因其撞擊的入射角度和相對速度之故 , 地球絕無倖理

地月系統之所以可在這種規模的撞擊中存活
主因是撞擊的原行星(Theia)處在原始地球軌道的拉格朗日點上
故與地球的相對速度差異小 , 又處在同軌道
才有可能以低入射角撞擊而不毀滅原始地球


引用:
作者波控
要加亮還不簡單??

月球vs木星
http://i.imgur.com/hJziFWi.jpg
http://i.imgur.com/Xk6KK1X.jpg

木星的反照率比月球高很多
就算不比較兩者反照率 , 純以面積做計算
同位置上木星的亮度至少也大於月球1600倍 , 已經接近-21星等
甚至可以直接在"木光"下閱讀


引用:
作者iamyy2000
是的,行星的定義出現一個不成文的概念:並非所有直接繞太陽公轉的天體都是行星,行星必須足夠大且卓爾不群(清空其軌道)。
以上資料來源: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A1....8A.83.E5.88.86

這不一定 , 木-地系統 , 如果其共同質心在木星外
那地球依然屬於行星而非衛星 , 而木-地系統則成為雙行星系
舊 2014-03-06, 08:55 AM #3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voidacc001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