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呂玲綺
*停權中*
 
呂玲綺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an 2014
文章: 0
引用:
作者Fabio
那時會因此變有財產的,都是搶來的吧,正常人是全部變窮
所以不是你胡扯,不然你家族以前就是上面報紙說的那種



長期說來,若以1937 年的幣值計算,則日治時期平均每人實質國內生產毛額是呈現著上升的趨勢,平均每年成長率為2.45%(見表18)(註三十一)。其中,以1910-1914 至1915-1919年之間成長最快,平均每年成長了5.11%。而1920-1924 則呈負成長,平均每年成長率為-1.44%。此外,1935-1939 年之間,也因為經濟的不景氣,平均每年只成長了0.03%。至於農家的可支配所得在1901--1922 年間的成長速度平均每年為1.58%;而後轉而緩慢下來,在往後的1922--1940 年間平均每年成長率為1.24%;因此在1901--1940年間平均每年成長1.53%(葉淑貞,2006)。

魏凱立(2000)是第一個用身高來測度日治前期臺灣人民生活水準的變遷的學者。
他發現若固定區域(包括五州、市區、商區、漁港、不健康地、山區)、種族(包括客
家人、原住民及漢人)、纏足與否等因素,於1908 到1910 年之間出生的男人比生於
1887 到1889 年的男子高2.62 公分,女人則高了2.48 公分,此一個論據說明日治前期人民的生活水準提高了。

日治台灣與中國比較
平均壽命
台灣在1936~40年間,男性為41.1歲,女性則為45.7歲;
中國在1942年,男性為33.8歲,女性則為38.0歲。

國民所得(美元)
台灣49.2
中國20.1

國民教育
台灣 小學7成 中學3成
中國 小學不到1成 無學制
 
舊 2014-02-27, 05:04 PM #10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呂玲綺離線中